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底部加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1-15页
     ·对异形截面柱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研究第12-13页
     ·对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第13-14页
     ·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第14-15页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与设计建议第15-17页
     ·都江堰市某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第15-16页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工程设计建议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异形柱框架结构底部加强方法的选择第18-26页
   ·引言第18页
   ·常用底部加强方法简介第18-24页
     ·底部设置支撑加强第18-20页
     ·底部采用矩形柱加强第20-21页
     ·底部采用宽肢异形柱加强第21-23页
     ·底部设置暗柱加强第23-24页
     ·底部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异形柱框架的结构动力性能分析方法第26-34页
   ·引言第26页
   ·结构动力分析的力学模型第26-28页
   ·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程第28-30页
   ·震波的选取第30-34页
     ·选择地震波的原则第30-31页
     ·地震波的调整和输入第31-34页
第4章 7度区底部加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时程分析第34-62页
   ·引言第34页
   ·模型概况第34-40页
     ·模型层高方案第36-37页
     ·模型轴压比及最小配筋率验算第37-38页
     ·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验算第38-40页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40-42页
     ·通用分析软件SAP2000简介第40页
     ·模型建立和分析步骤第40-42页
   ·模型的前三阶自振周期第42页
   ·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底部加强模型与纯异形柱模型的时程分析对比第42-45页
     ·层间位移曲线对比第42-44页
     ·位移时程曲线对比第44-45页
   ·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底部加强模型与纯异形柱模型的时程分析对比第45-61页
     ·层间位移曲线及时程曲线对比第45-56页
     ·基底剪力和底层柱端剪力对比第56-59页
     ·塑性铰发展情况对比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8度区底部加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时程分析第62-74页
   ·引言第62页
   ·模型方案的调整与模态分析第62-63页
     ·模型层高的调整第62-63页
     ·调整后的模态分析第63页
   ·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底部加强模型与纯异形柱模型的时程分析对比第63-66页
   ·加大底层层高后的时程分析对比第66-69页
   ·加大柱肢高宽比后的时程分析对比第69-72页
     ·加大柱肢高宽比后的模型分类第70-71页
     ·加大柱肢高宽比的分析结果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结论第74-75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SI住宅的可变性研究
下一篇: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推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