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

引言第1-7页
一、 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与功能分析第7-14页
 (一) 、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界定第7-9页
  1 、民事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第7页
  2 、民事再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第7-9页
 (二) 、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第9-13页
  1 、民事诉讼价值与民事再审程序第9-10页
  2 、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分析与调整第10-13页
 (三) 、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分析第13-14页
  1 、再审程序确保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功能第13-14页
  2 、再审程序有利于吸收当事人的不满,树立司法权威的功能第14页
  3 、再审程序对我国两审终审制的补充功能第14页
二、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第14-23页
 (一)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历史发展第14-16页
  1 、民事再审程序的形成第14-15页
  2 、民事再审程序的发展第15-16页
  3 、民事再审程序的发展现状第16页
 (二)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现状分析第16-23页
  1 、立法宗旨的偏颇问题第16-17页
  2 、启动程序主体的问题第17-19页
   (1)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主动发动再审不具有合理性第18页
   (2) 、人民检察院提起再审程序也不具有合理性第18-19页
  3 、再审事由的适用问题第19-21页
  4 、再审限制的缺位问题第21-23页
   (1) 、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时间无限制第21-22页
   (2) 、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次数无限制第22页
   (3) 、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审级无限制第22-23页
三、 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设想第23-43页
 (一) 、调整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研究第23-32页
  1 、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研究第23-24页
  2 、当事人申请启动再审程序的研究第24-26页
   (1) 、当事人成为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立法过程第24-25页
   (2) 、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3) 、当事人作为启动再审程序主体制度有待完善第26页
  3 、人民检察院依监督权通过抗诉启动再审程序研究第26-32页
   (1) 、国外检察监督的规定与评析第26-27页
   (2) 、我国人民检察院作为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问题分析第27-30页
   (3) 、人民检察院作为启动再审程序主体的改革思考第30-32页
 (二) 、规范再审事由的适用研究第32-38页
  1 、国内外关于再审程序启动事由的规定之比较第33-35页
  2 、我国再审程序启动法定事由存在的缺陷第35-36页
  3 、再审程序启动法定事由的完善第36-38页
   (1) 、完善再审启动的法定事由,变实质审查为形式审查第36-37页
   (2) 、启动再审的法定事由应明确、具体界定第37-38页
   (3) 、再审裁定书中关于启动事由的表述应予规范第38页
 (三) 、合理限制再审程序研究第38-40页
  1 、民诉法对启动再审程序的限制性规定第38-39页
   (1) 、对审请再审的案件范围的限制第38-39页
   (2) 、对申请再审的时间上的限制第39页
  2 、关于再审程序启动限制问题的法律建议第39-40页
   (1) 、应限制并缩短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期限第39-40页
   (2) 、应限制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次数第40页
   (3) 、应限定申请再审和启动再审的审级第40页
 (四) 、再审程序的运行研究第40-43页
  1 、提起再审的条件第41页
  2 、审理与受理第41页
  3 、再审案件的审判第41-42页
  4 、再审案件的赔偿第42-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摄影图像的传播效果
下一篇:复方鳖甲软肝方干预BLM致肺损伤大鼠细胞凋亡与MMPs活化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