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治国方略--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性
前言 | 第1-9页 |
一、“德法并举”是科学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 第9-19页 |
(一) 科学的治国方略的哲学阐释 | 第9-14页 |
1、科学的人性观的必然 | 第9-12页 |
2、矛盾规律的客观体现 | 第12-14页 |
(二) 科学的治国方略的法理阐释 | 第14-16页 |
1、法律与道德价值上的统一性 | 第14-15页 |
2、法律与道德规范上的互补性 | 第15-16页 |
(三) 科学的治国方略的政治学阐释 | 第16-19页 |
1、制度控制的合理性 | 第16-17页 |
2、社会秩序维护的科学性 | 第17-19页 |
二、“德法并举”是中外治国方略的经验借鉴 | 第19-30页 |
(一) 古代治国方略的深刻总结 | 第19-23页 |
1、古代中国治国方略的吸收 | 第19-21页 |
2、古代外国治国方略的扬弃 | 第21-23页 |
(二) 资本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借鉴创新 | 第23-27页 |
1、西方国家治国方略的超越 | 第23-24页 |
2、儒文化为底蕴的新加坡等治国方略的拓展 | 第24-27页 |
(三) 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精辟概括 | 第27-30页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治国方略论 | 第27-28页 |
2、新中国治国方略的实践探索 | 第28-30页 |
三、“德法并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 | 第30-44页 |
(一) 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强烈呼唤 | 第30-36页 |
1、民主政治制度的运转 | 第30-32页 |
2、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 | 第32-34页 |
3、市民社会力量的显现 | 第34-36页 |
(二) 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然选择 | 第36-40页 |
1、市场经济的规范 | 第36-37页 |
2、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37-39页 |
3、科技的现代化 | 第39-40页 |
(三) 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 第40-44页 |
1、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 | 第40页 |
2、法治文化的型塑 | 第40-41页 |
3、人的全面发展的呼唤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