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罗通定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优化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罗通定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优化 | 第12-1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13-16页 |
1.规格确定 | 第13页 |
2.处方优化 | 第13-15页 |
3.工艺研究 | 第15-16页 |
三.结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速释层的稳定性研究 | 第17-23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18-22页 |
1.罗通定包合物的研究 | 第18-20页 |
2.薄膜包衣对罗通定缓释片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三.结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罗通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 第23-41页 |
第一节 体外释放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3-29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3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23-29页 |
1.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3-26页 |
2.罗通定缓释片主药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29页 |
三.小结 | 第29页 |
四.讨论 | 第29页 |
第二节 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第29-3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9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29-36页 |
1.体外释放度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29-32页 |
2.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 第32-36页 |
三.结论 | 第36-37页 |
四.讨论 | 第37页 |
第三节 HPMC凝胶特性对罗通定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 | 第37-4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37-40页 |
1.缓释片与HPMC片的制备 | 第37-38页 |
2.水合速率常数和溶胀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3.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三.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罗通定缓释片的稳定性研究 | 第41-54页 |
第一节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1-4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1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41-47页 |
1.罗通定缓释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1-45页 |
2.罗通定缓释片的有关物质检查 | 第45-46页 |
3.样品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三.小结 | 第47页 |
第二节 罗通定缓释片的稳定性实验 | 第47-54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7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47-53页 |
1.罗通定缓释片稳定性样品的制备 | 第47-48页 |
2.影响因素试验 | 第48-51页 |
3.加速实验 | 第51-52页 |
4.室温长期留样实验 | 第52-53页 |
三.结论 | 第53页 |
四.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54-59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4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54-58页 |
1.质量标准研究 | 第54-57页 |
2.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57-58页 |
三.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罗通定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59-76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二.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 | 第60-65页 |
1.色谱条件 | 第60页 |
2.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3.实验结果 | 第63-65页 |
三.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65-72页 |
1.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2.实验结果 | 第67-72页 |
四.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第72-74页 |
1.实验方法 | 第72页 |
2.实验结果 | 第72-74页 |
五.结论 | 第74页 |
六.讨论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申请 | 第80-81页 |
综述 | 第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