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标记辅助导入效率的因素研究
| 目录 | 第1-6页 |
| 表目录 | 第6-7页 |
| 图目录 | 第7-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前言 | 第12-15页 |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12-13页 |
| ·标记辅助抗病育种 | 第13页 |
| ·标记辅助杂种优势预测 | 第13-14页 |
| ·标记辅助遗传资源保护 | 第14页 |
| ·标记辅助导入 | 第14-15页 |
| ·遗传图谱 | 第15-18页 |
| ·遗传标记概述 | 第15-16页 |
| ·遗传图谱概述 | 第16-18页 |
| ·QTL定位 | 第18-21页 |
| ·基因组扫描法 | 第18-20页 |
| ·候选基因法 | 第20-21页 |
| ·标记辅助导入 | 第21-28页 |
| ·标记辅助导入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遗传标记在MAI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 ·前景选择 | 第23-24页 |
| ·背景选择 | 第24-25页 |
| ·连锁累赘 | 第25-26页 |
| ·标记辅助导入的应用 | 第26-2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部分 标记辅助导入一个QTL的研究 | 第29-77页 |
| ·前言 | 第29-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 ·基础群(0世代)个体数据的模拟 | 第30-31页 |
| ·非基础群个体数据的模拟 | 第31-32页 |
| ·选择方法 | 第32-35页 |
| ·其他参数设置 | 第35-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73页 |
| ·前景选择方法对MAI的影响 | 第38-41页 |
| ·背景选择方法对MAI的影响 | 第41-45页 |
| ·标记密度对MAI的影响 | 第45-48页 |
| ·群体规模对MAI的影响 | 第48-52页 |
| ·性别比例对MAI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性状遗传力对MAI的影响 | 第55-58页 |
| ·QTL基因型值对MAI的影响 | 第58-61页 |
| ·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对MAI的影响 | 第61-73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73-77页 |
| ·前景选择 | 第73页 |
| ·背景选择 | 第73-74页 |
| ·标记密度 | 第74页 |
| ·群体规模与性别比例 | 第74-75页 |
| ·性状的遗传特性 | 第75-76页 |
| ·标记等位基因频率 | 第76-77页 |
| 第三部分 标记辅助导入两个QTL的研究 | 第77-100页 |
| ·前言 | 第77-7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5页 |
| ·实验设计 | 第78-79页 |
| ·基础群(0世代)个体数据的模拟 | 第79-80页 |
| ·非基础群个体数据的模拟 | 第80页 |
| ·选择方法 | 第80-83页 |
| ·其他参数设置 | 第83-8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5-98页 |
| ·在实验设计一中不同背景选择对MAI的影响 | 第85-88页 |
| ·在实验设计二中不同背景选择对MAI的影响 | 第88-91页 |
| ·在实验设计一中群体规模对MAI的影响 | 第91-94页 |
| ·在实验设计一中前景选择对MAI的影响 | 第94-9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98-100页 |
| ·实验设计 | 第98页 |
| ·群体规模 | 第98-99页 |
| ·前景选择 | 第99-100页 |
| 总结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