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及动力学成因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3页 |
·项目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7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20页 |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20-23页 |
第2章 地质背景 | 第23-38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23-30页 |
·研究区地层 | 第30-36页 |
·志留系地区差异及其旋回性 | 第36-38页 |
第3章 等时地层格架和地层空间展布 | 第38-62页 |
·层序地层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41-48页 |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 第48-53页 |
·等时地层格架及地层空间展布 | 第53-62页 |
第4章 沉积体系特征及分布演化 | 第62-87页 |
·关键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62-66页 |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 第66-78页 |
·沉积体系分布及演化 | 第78-87页 |
第5章 志留系古遗迹学特征 | 第87-115页 |
·古遗迹学研究内容 | 第87-88页 |
·遗迹化石属种组成 | 第88-100页 |
·遗迹化石组合类型 | 第100-105页 |
·遗迹组合的平面分布及纵向演化 | 第105-110页 |
·遗迹学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 第110-115页 |
第6章 层序动力成因与盆地演化 | 第115-130页 |
·志留系沉积背景 | 第115-119页 |
·层序界面成因 | 第119-127页 |
·层序动力学成因及盆地演化 | 第127-130页 |
主要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