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对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第二章 抽水蓄能电站概述 | 第9-20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第10-14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对改善电网运行的作用 | 第10-12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能源利用上的作用 | 第12-13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提高水电效益方面的作用 | 第13-14页 |
| ·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4-20页 |
|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4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世界各国备受青睐的原因 | 第14-17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滞后的原因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抽水蓄能电站效益分析 | 第20-30页 |
| ·静态效益 | 第20-21页 |
| ·容量效益 | 第20页 |
| ·调峰填谷效益 | 第20-21页 |
| ·动态效益 | 第21-25页 |
| ·动态效益 | 第21-24页 |
| ·动态效益评价 | 第24-25页 |
| ·本论文采用的动、静态效益计算方法 | 第25页 |
| ·环境效益 | 第25-26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受益者分析 | 第26-28页 |
| ·区域电网公司 | 第26-27页 |
| ·电网内的火力发电企业 | 第27页 |
| ·广大电力用户 | 第27页 |
|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第27-28页 |
| ·效益界定所面临的困难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研究 | 第30-39页 |
|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 | 第30-32页 |
| ·电网统一经营模式 | 第30页 |
| ·租赁经营模式 | 第30-31页 |
| ·独立经营模式 | 第31-32页 |
| ·国内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 | 第32-34页 |
| ·十三陵模式 | 第32页 |
| ·广蓄模式 | 第32-33页 |
| ·天荒坪模式 | 第33-34页 |
| ·现存经营模式在当前电力市场条件下遇到的问题 | 第34-36页 |
| ·电网统一经营模式 | 第34-35页 |
| ·租赁经营模式 | 第35页 |
| ·独立经营模式 | 第35-36页 |
| ·其它经营模式 | 第36-39页 |
| ·两部制定价模式 | 第36-37页 |
| ·功能电价模式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以静态效益收益和电价优惠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 第39-50页 |
| ·新的经营模式所要遵循的原则 | 第39-40页 |
| ·以静态效益收益和电价优惠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 第40-41页 |
| ·在新的经营模式下抽水蓄能电站的收入分析 | 第41-42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收入 | 第41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租赁低谷负荷获得的收入 | 第41-42页 |
| ·调价后抽水蓄能电站增加的收入 | 第42页 |
| ·对“以静态效益收益和电价优惠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的说明 | 第42-44页 |
| ·新模式符合《电力法》的规定 | 第42-43页 |
| ·新模式下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受影响 | 第43页 |
| ·新模式符合经济学原理 | 第43-44页 |
| ·新模式对消费者有利 | 第44页 |
| ·新模式关系清晰,操作方便 | 第44页 |
| ·实例研究 | 第44-50页 |
| ·山东电网的基本状况 | 第44-45页 |
| ·山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概况 | 第45-46页 |
|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后产生的效益 | 第46页 |
| ·在新的经营模式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收入分析 | 第46-48页 |
| ·市场承担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