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柑桔类论文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以及对柑橘保鲜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1页
 1 生物保鲜研究的必要性第13-14页
   ·大力发展柑橘生产的需要第13页
   ·提高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第13页
   ·柑橘产业化生产的需要第13-14页
   ·减少用于柑橘防腐保鲜药剂毒性的需要第14页
 2 生物防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第14-17页
   ·生物防治的概念第14-15页
   ·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3 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特点第17页
 4 目前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状况第17-19页
 5 当前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第19-29页
   ·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第19-20页
   ·菌种的复壮与保藏第20-25页
     ·尽量减少传代第21-22页
     ·菌种经常纯化第22页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第22-25页
   ·拮抗菌的抑菌机理第25-29页
     ·依靠产生抗菌素抑制病菌的生长第26页
     ·与病菌竞争营养和空间第26-27页
     ·重寄生现象(真菌寄生现象)第27-28页
     ·影响寄主抗性第28页
     ·其它物质对拮抗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6 采后病害生物防治商业开发的可能性以及发展前景第29-31页
   ·拮抗菌的商品化应用第29-30页
   ·发展前景第30-31页
第二章 酵母菌的分离与筛选第31-45页
 1 引言第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从果蔬表面或根际土壤自然生长的微生物中分离第31-34页
     ·从柑橘果实表面分离酵母菌第31-33页
     ·从柑橘根际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第33-34页
   ·从柑橘果实伤口分离酵母菌第34页
   ·“in vitro”筛选实验第34-36页
   ·从现有的酵母菌中筛选第36-37页
   ·所有数据均采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酵母菌分离结果第37页
   ·“in vitro”筛选实验第37-40页
     ·初选第37-38页
     ·复选第38-39页
     ·第二次复选第39页
     ·酵母与病菌的活菌数第39-40页
   ·酵母菌与青、绿霉菌的混合培养结果第40-43页
   ·酵母拮抗菌的筛选第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酵母菌对柑橘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第45-50页
 1 引言第45-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材料第46页
   ·方法第46-47页
     ·“in vivo”实验第46页
     ·菌株(34-9)抑菌效果的分析第46-47页
     ·拮抗菌株抑菌浓度的筛选第47页
     ·菌株(34-9)发挥效益的分析第4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菌株(34-9)不同处理对柑橘青、绿霉病的抑制效果第47页
   ·菌株(34-9)的不同浓度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的防治第47-48页
   ·菌株(34-9)的接种时间对柑橘青、绿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第四章 菌株(34-9)的鉴定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第50-63页
 1 引言第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57页
   ·无丝状营养细胞的培养形态第50页
   ·丝状酵母菌的镜检第50-51页
   ·掷孢子(Ballistoconidia)的镜检第51页
   ·子囊孢子的镜检第51页
   ·碳源同化实验-生长谱法第51-52页
   ·氮源同化实验第52页
   ·糖类发酵鉴定第52页
   ·维生素需要量鉴定第52-53页
   ·类淀粉化合物形成测定第53页
   ·对高浓度D-葡萄糖生长的鉴定第53页
   ·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第53-56页
   ·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第56-57页
     ·耐乙醇能力测试第56页
     ·致死温度测试第56页
     ·生长曲线测试第56页
     ·比生长速率的计算第56-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形态学特征第57-58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58-59页
   ·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第59-61页
     ·耐乙醇能力第59页
     ·致死温度第59-60页
     ·生长曲线第60页
     ·比生长速率第60-61页
 4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K.apiculata在柑橘果实上的生长动态第63-67页
 1 引言第6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材料第63页
   ·方法第63-64页
     ·K.apiculata在柑橘果实伤口的繁殖速度第63页
     ·不同处理的K.apiculata在果实伤口的生长速度第63-6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4-65页
   ·K.apiculata在柑橘果实伤口的繁殖速度第64页
   ·不同处理的K.apiculata在果实伤口的生长速度第64-65页
 4 讨论第65-67页
第六章 K.apiculata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第67-73页
 1 引言第6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K.apiculata产生抗菌素的研究第67-68页
   ·K.apiculata与病菌竞争营养的检测第68页
     ·K.apiculata在PDA上抑菌实验第68页
     ·K.apiculata在PDB上的抑菌实验第68页
   ·K.apiculata对病菌的直接作用第6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拮抗菌产生抗生素的情况第69页
   ·K.apiculata与病菌竞争营养的情况第69-70页
     ·在PDA上对病菌的作用第69页
     ·在PDB上对病菌的作用第69-70页
   ·K.apiculata对柑橘青、绿霉病菌的直接作用第70-71页
 4 讨论第71-73页
第七章 K.apiculata在柑橘贮藏中的应用第73-79页
 1 引言第7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实验材料第73页
   ·实验方法第73-75页
     ·2002年—2003年实验第73-74页
     ·2003年—2004年实验第74-7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2002年—2003年实验结果第75-76页
   ·2003年-2004年实验结果第76-77页
 4 讨论第77-79页
第八章 总讨论第79-85页
 1.拮抗酵母菌对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第79-82页
   ·应用于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酵母菌特点及种类第79页
     ·拮抗酵母菌的特点第79页
     ·拮抗酵母菌的种类第79页
   ·拮抗酵母菌的作用机制第79-80页
     ·竞争作用(营养、空间等的竞争)第79-80页
     ·寄生作用第80页
     ·诱导寄主抗性第80页
     ·抗生作用第80页
   ·拮抗酵母菌的商品化应用及发展前景第80-82页
     ·拮抗酵母菌的商品化应用第80-81页
     ·发展前景第81-82页
 2.生物保鲜的安全性第82页
 3.应用的方法第82-83页
 4.预期的风险分析和效益分析第83-85页
   ·风险分析第83页
   ·效益分析第83-85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83页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第83-85页
创新点与下一步研究打算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0页
照片及说明第100-102页
附录Ⅰ 酵母各属检索表第102-105页
附录Ⅱ 酵母菌(34-9)急性检测报告第105-109页
附录Ⅲ 论文及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热销市场现象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定点DSP的G.723.1实时语音编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