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1 杂种优势 | 第10-13页 |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遗传理论 | 第10-12页 |
·杂种优势概念 | 第10页 |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 第10-12页 |
·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 | 第10-11页 |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 | 第11页 |
·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上位性) | 第11-12页 |
·杂种优势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 第12-13页 |
·杂种优势的基本特征 | 第12页 |
·杂种第一代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 | 第12页 |
·杂种优势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间的相对差异和相对补充 | 第12页 |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双亲基因型的高度纯合具有密切的关系 | 第12页 |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的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 | 第12页 |
·杂种优势的类型 | 第12-13页 |
2 小麦杂种优势 | 第13-15页 |
·小麦杂种优势及其利用途径 | 第13-14页 |
·小麦的杂种优势 | 第13-14页 |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 第14页 |
·杂交小麦 | 第14-15页 |
·小麦杂种优势低的原因 | 第14-15页 |
·杂交种产量低的原因 | 第15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1 材料 | 第17-18页 |
·杂交亲本材料 | 第17页 |
·杂交组合材料 | 第17-18页 |
2 方法 | 第18-21页 |
·田间调查性状 | 第18-19页 |
·抽穗期 | 第18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18页 |
·旗叶光合速率、旗叶蒸腾速率、旗叶气孔传导 | 第18页 |
·旗叶面积 | 第18-19页 |
·室内考种 | 第19页 |
·杂种优势计算公式 | 第19页 |
·杂交种各性状优势率均值柱状图分析 | 第19页 |
·杂交种各性状优势率三维百分比面积堆积分布图分析 | 第19-2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种植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50页 |
1 杂种优势 | 第21-26页 |
·中亲优势 | 第21-24页 |
·超高亲优势 | 第24-25页 |
·对照优势 | 第25-26页 |
2 各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 | 第26-42页 |
·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第26-32页 |
·产量性状中亲优势分析 | 第26-28页 |
·产量性状超高亲优势分析 | 第28-30页 |
·产量性状对照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旗叶光合能力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分析 | 第32-35页 |
·旗叶光合效率构成因素中亲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旗叶光合效率构成因素超高亲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旗叶光合效率构成因素对照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抽穗期及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表现 | 第35页 |
·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株高构成因素中亲优势表现 | 第35-36页 |
·株高构成因素超高亲优势表现 | 第36页 |
·株高构成因素对照优势表现 | 第36-37页 |
·收获指标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收获指标性状中亲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收获指标性状超高亲优势分析 | 第38页 |
·收获指标性状对照优势分析 | 第38页 |
·杂交种各性状杂种优势三维百分比面积堆积分布 | 第38-39页 |
·F2千粒重杂种优势分析 | 第39-42页 |
3 F1代各性状的亲子相关和回归 | 第42-50页 |
·F1代各性状与中亲相关和回归 | 第42-44页 |
·F1代各性状与高亲相关和回归 | 第44-47页 |
·产量性状多元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穗平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 | 第47-48页 |
·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穗平粒重的多元回归 | 第48页 |
·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 | 第48页 |
·单株粒重与旗叶相关性状的多元回归 | 第48-49页 |
·单株粒重与收获指标的多元回归 | 第49页 |
·穗平粒重与主穗粒重、主穗长多元回归 | 第49页 |
·单株粒数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的多元回归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1 4个生态区小麦品种(品系)间杂种优势 | 第50-52页 |
·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 第50-51页 |
·抽穗期及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 | 第51页 |
·光合效率杂种优势 | 第51页 |
·收获指标杂种优势 | 第51-52页 |
·各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 第52页 |
2 相关分析 | 第52-54页 |
·F1代各性状的亲子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产量及影响因素间多元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