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经济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引言 | 第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 第8-9页 |
2.外资银行监管理论研究 | 第9-16页 |
2.1 一般经济监管理论 | 第9-11页 |
2.1.1 公共利益说 | 第9-10页 |
2.1.2 管制俘获说 | 第10-11页 |
2.1.3 管制供求说 | 第11页 |
2.2 银行业脆弱性理论 | 第11-13页 |
2.2.1 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 第11-12页 |
2.2.2 银行的脆弱性决定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 第12-13页 |
2.3 理论适用性 | 第13-16页 |
2.3.1 外资银行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 第14页 |
2.3.2 外资银行风险的特殊性与内在性 | 第14-15页 |
2.3.3 跨国经营增加外资银行风险的操作难度 | 第15-16页 |
3.外资银行监管内容研究 | 第16-30页 |
3.1 外资银行监管目标 | 第16-17页 |
3.2 外资银行监管原则 | 第17-19页 |
3.2.1 监管责任原则 | 第17页 |
3.2.2 监管政策原则 | 第17-19页 |
3.3 外资银行监管模型 | 第19-24页 |
3.3.1 快速预警纠偏模型 | 第19-21页 |
3.3.2 银行评级预警模型 | 第21-24页 |
3.4 外资银行监管措施 | 第24-30页 |
3.4.1 对外资银行实行预防性监管 | 第24-26页 |
3.4.2 对外资银行实行谨慎性监管 | 第26-28页 |
3.4.3 对外资银行实行保护性监管 | 第28-30页 |
4.开放经济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 第30-42页 |
4.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4.1.1 在华机构规模扩大 | 第30-32页 |
4.1.2 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 | 第32-33页 |
4.1.3 人民币业务开放拓展业务领域 | 第33-34页 |
4.1.4 中间业务具有强劲竞争力 | 第34-35页 |
4.2 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 第35-39页 |
4.2.1 市场准入监管体现预防性监管 | 第35-36页 |
4.2.2 市场运作监管体现谨慎性监管 | 第36-37页 |
4.2.3 市场退出监管体现保护性监管 | 第37-39页 |
4.3 中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2页 |
4.3.1 审慎性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完善 | 第39-40页 |
4.3.2 持续性银行监管缺乏技术性手段 | 第40-41页 |
4.3.3 风险性监管措施不成熟 | 第41页 |
4.3.4 跨境监管能力不足 | 第41-42页 |
5.开放经济下完善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现代监管体系 | 第42-48页 |
5.1 健全外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5.2 积极推进银行分级监管 | 第43-44页 |
5.3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 第44-45页 |
5.4 健全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46页 |
5.5 采用专业的外部审计方法进行科学监管 | 第46页 |
5.6 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46-47页 |
5.7 建立专业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