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中国渐进废除死刑的路径选择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中国死刑的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9-33页
 第一节 中国刑事立法中死刑消长之回顾第9-14页
 第二节 中国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问题第14-23页
  一 罪名削减第14-18页
   (一) 首先应削减针对经济犯罪的死刑第14-15页
   (二) 在最终全面废除死刑前应保留故意杀人类犯罪的死刑第15-17页
   (三) 死刑的实质性缩减和技术性缩减第17-18页
  二 取消绝对死刑第18-19页
  三 进一步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第19-23页
   (一) 应当设置死刑适用年龄上限第19-21页
   (二) 提高适用死刑年龄的下限第21-23页
 第三节 中国死刑的司法控制及其问题第23-33页
  一 最高人民法院应尽早收回死刑核准权第23-26页
  二 死刑复核程序逐步司法化第26-27页
  三 严格死刑适用条件第27-28页
  四 死缓制度的完善及其对废除死刑意义第28-31页
  五 死刑案件二审“虚置”问题第31-33页
第二章 从国外废除死刑的实践看死刑废除的条件第33-48页
 第一节 死刑的全球概况第33-34页
 第二节 若干国家死刑改革实践的考察第34-42页
  一 俄罗斯联邦的死刑改革及其启示第34-36页
  二 法国死刑废除实践的借鉴意义第36-38页
  三 日本死刑的考察第38-40页
  四 其他国家和地区废除死刑实践及其启示第40-42页
 第三节 对死刑废除一般条件的反思第42-48页
  一 死刑废除的柔性条件第42-43页
  二 死刑废除的刚性条件第43-46页
  三 评“泛中国特殊论”第46-48页
第三章 中国死刑废除中的“意识壁垒”与“技术瓶颈”第48-61页
 第一节 中国死刑废除中的“意识壁垒”第48-56页
  一 死刑情节与死刑威慑功能的再认识第48-52页
   (一) 死刑威慑力的再认识第48-50页
   (二) 死刑与犯罪率有无因果关系第50-52页
  二 民意 民愤及公众情感问题第52-54页
   (一) 民意与死刑废除第52页
   (二) 民愤与死刑判决第52-54页
  三 政府职责与刑事政策的反省第54-56页
 第二节 中国死刑废除中的“技术瓶颈”第56-61页
第四章 探索一种可供选择的死刑废除路径第61-65页
 第一节 绝对无期徒刑的创设第61-63页
 第二节 绝对无期徒刑与现行刑罚体系的调谐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及其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及其抗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