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8-12页 |
(一)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发展 | 第8页 |
(二)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 第8-12页 |
二、英美保释制度的考察 | 第12-22页 |
(一) 英美两国的保释制度 | 第12-13页 |
(二)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英美保释制度在具体措施上的比较 | 第13-15页 |
(三) 保释权解读 | 第15-19页 |
(四) 与英美保释权相比,我国取保候审的内涵、法律理念 | 第19-22页 |
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定性的错误和偏差 | 第22-29页 |
(一) 取保候审不具有一般强制措施的强制属性 | 第22-25页 |
(二) 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居住地义务的虚置 | 第25-26页 |
(三) 倾向于取保候审推定的权利属性的应然性分析 | 第26-27页 |
(四) 从权利的角度看取保候审的期限 | 第27-29页 |
四、我国羁押为主、取保为辅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 法律用语不严谨,操作性不强 | 第29页 |
(二) 公安司法人员观念上的偏差 | 第29-31页 |
(三) 审前羁押司法审查程序欠缺 | 第31页 |
(四) 当事人对不批准取保候审决定的司法救济程序空白 | 第31-32页 |
(五) 被追诉人逃保责任的虚无 | 第32-33页 |
五、改革我国取保候审为保释制度的途径 | 第33-46页 |
(一)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3-34页 |
(二) 英美保释制度的不足 | 第34-36页 |
(三) 我国的社会状况和治安现实 | 第36-38页 |
(四) 建立我国保释制度的原则 | 第38-42页 |
(五) 建立我国保释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42-46页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