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偷税罪的界定 | 第11-16页 |
1.1 偷税罪与偷税行为 | 第11-13页 |
1.1.1 偷税行为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素 | 第11-12页 |
1.1.2 偷税罪的确定以偷税行为为基础 | 第12页 |
1.1.3 偷税行为与偷税罪的处罚手段、法律救济方法不同 | 第12-13页 |
1.2 偷税与避税、节税 | 第13-16页 |
1.2.1 偷税、避税和节税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3页 |
1.2.2 偷税与避税、节税的比较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偷税的经济分析 | 第16-20页 |
2.1 纳税人偷税条件的分析 | 第16-18页 |
2.2 最佳偷税额的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20-23页 |
3.1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立法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的法律适用效果 | 第21-23页 |
第四章 限制偷税罪罪状设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 第23-41页 |
4.1 现行偷税罪罪状及其内涵的一般解释 | 第23-25页 |
4.2 现行偷税罪罪状的缺陷和不足 | 第25-34页 |
4.3 重新构建偷税罪罪状的设想 | 第34-41页 |
第五章 限制偷税罪设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41-49页 |
5.1 现行偷税罪的设定标准及其一般性解释 | 第41-43页 |
5.1.1 在偷税的数额和比例上构成的犯罪 | 第41-42页 |
5.1.2 在偷税次数上构成的犯罪 | 第42页 |
5.1.3 应纳税额的一般解释 | 第42-43页 |
5.2 现行偷税罪设定标准的缺陷与不足 | 第43-45页 |
5.2.1 双重标准的立法意图具有不合理性 | 第43-45页 |
5.2.2 偷税次数标准难以把握 | 第45页 |
5.3 偷税罪标准重新设定的设想 | 第45-49页 |
5.3.1 偷税罪标准设定应遵循的原则 | 第45-46页 |
5.3.2 偷税罪标准的重新设定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