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各类变频器介绍 | 第13-23页 |
1.1 变频器的分类和特点 | 第13-20页 |
1.1.1 交—交变频器(CYCLO) | 第14页 |
1.1.2 电流源型变频器 | 第14-16页 |
1.1.2.1 负载换向式(晶闸管)变频器(LCI) | 第15页 |
1.1.2.2 GTO(SGCT)电流源型变频器 | 第15-16页 |
1.1.3 电压源型变频器 | 第16-20页 |
1.1.3.1 功率器件串联直接高压二电平电压源型变频器 | 第16-17页 |
1.1.3.2 三电平电压源型变频器 | 第17-18页 |
1.1.3.3 采用低压LV—IGBT的单元串联多电平电压源型变频器 | 第18-20页 |
1.1.4 各种类型变频器的比较 | 第20页 |
1.2 各类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 第20-22页 |
1.2.1 V/f协调控制方式 | 第21页 |
1.2.2 矢量控制方式 | 第21-22页 |
1.2.3 直接转矩控制方式 | 第22页 |
1.2.4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 | 第22页 |
1.3 结语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变频器在电厂辅机应用中的节能分析 | 第23-27页 |
2.1 适宜使用变频器进行节能的场合 | 第23-24页 |
2.2 变频器节能效果分析 | 第24-25页 |
2.3 变频器的节能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4 总结语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变频设备在电厂辅机应用中应解决的问题 | 第27-29页 |
3.1 电机的特性试验和技术规范的再修订 | 第27-28页 |
3.2 电力电缆选型要点和敷设要求 | 第28页 |
3.3 变频器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 | 第28页 |
3.4 高压供电系统出口断路器控制的技术完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变频器在电厂辅机中应用前景分析 | 第29-36页 |
4.1 百年电力公司变频器应用概况 | 第29页 |
4.2 高压大型变频器应用情况 | 第29-32页 |
4.2.1 高—低—高型变频器 | 第30-31页 |
4.2.2 高—高型变频器 | 第31-32页 |
4.3 百电公司高压变频器的实际节能效果分析 | 第32-34页 |
4.4 低压变频器应用情况 | 第34-35页 |
4.5 低压变频器的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4.6 总结语 | 第36页 |
第五章 变频器在电厂辅机中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 第36-47页 |
5.1 低压变频的起动和运行力矩低问题 | 第37-39页 |
5.1.1 产生的原因 | 第37-38页 |
5.1.2 实际运行工况检验 | 第38页 |
5.1.3 影响变频输出力矩过低的原因 | 第38页 |
5.1.4 确定改造的主攻方向 | 第38-39页 |
5.1.5 提出改造的优先级 | 第39页 |
5.2 变频一次系统失电再启动问题 | 第39-43页 |
5.2.1 变频器一次电源失电再启动过程中的动作机理 | 第40页 |
5.2.2 变频器一次电源失电再启动功能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5.2.3 改善变频器失电再启动特性的方法 | 第41-42页 |
5.2.4 试验得出的结论 | 第42-43页 |
5.2.5 变频器失电再启动功能如何选择使用 | 第43页 |
5.3 变频器控制电源的问题 | 第43-45页 |
5.3.1 稳定变频器控制电源的重要性 | 第44页 |
5.3.2 可靠的控制电源的具体要求 | 第44页 |
5.3.3 典型的的控制双电源切换原理图 | 第44-45页 |
5.4 关于变频散热系统的改进 | 第45-47页 |
5.4.1 进口变频散热系统存在问题 | 第45-46页 |
5.4.2 进口变频散热系统可行的改造方案 | 第46-47页 |
5.5 总结语 | 第47页 |
总结 | 第47-48页 |
附录一:百年电力#2炉#1引风机变频器低电压试验波形图 | 第48-49页 |
附录二:百年电力#3炉#1送、引风机变频器失电再启动功能试验 | 第49-53页 |
附录三:完整的变频器控制双电源切换其原理图 | 第53-54页 |
谢辞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