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下料动态称重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电子称重技术及动态定量称量控制系统概述 | 第9-18页 |
1.1 称重技术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 第9-10页 |
1.2 现代称重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1 机械秤向电子化方向过渡 | 第10页 |
1.2.2 处理器及计算机的应用 | 第10页 |
1.2.3 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过渡 | 第10-11页 |
1.3 动态定量称重控制系统 | 第11-16页 |
1.3.1 配料称重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12-16页 |
1.4 动态定量称量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4.1 动态称重 | 第16-17页 |
1.4.2 定量控制 | 第17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动态称重系统分析 | 第18-29页 |
2.1 电子称重系统的构成 | 第18-21页 |
2.1.1 阶跃响应 | 第18页 |
2.1.2 斜坡响应 | 第18-19页 |
2.1.3 料斗称的响应 | 第19-21页 |
2.2 称重测量信号处理 | 第21-29页 |
2.2.1 下料称重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2 称重系统的动态校正 | 第22-27页 |
2.2.2.1 校正原理 | 第22-24页 |
2.2.2.2 称重系统的校正 | 第24-27页 |
2.2.3 落差量及冲击力的估计 | 第27-29页 |
2.2.3.1 落差量的估计 | 第27页 |
2.2.3.2 冲击力的估计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定量下料自动控制系统 | 第29-36页 |
3.1 定量下料系统原理 | 第29-31页 |
3.2 高性能定量下料自动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3.3 系统内环控制器设计 | 第32-36页 |
第四章 模糊控制原理 | 第36-70页 |
4.1 模糊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36-38页 |
4.1.1 模糊理论的发展 | 第36-37页 |
4.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37-38页 |
4.2 模糊控制理论 | 第38-43页 |
4.2.1 模糊集合和隶属函数 | 第38-39页 |
4.2.2 模糊关系 | 第39-40页 |
4.2.3 模糊逻辑 | 第40页 |
4.2.4 模糊语言 | 第40-41页 |
4.2.5 模糊语句 | 第41-42页 |
4.2.6 模糊推理 | 第42-43页 |
4.3 模糊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43-44页 |
4.4 模糊控制器设计基本方法 | 第44-49页 |
4.4.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择 | 第44-45页 |
4.4.2 模糊化过 | 第45页 |
4.4.3 知识库 | 第45-48页 |
4.4.4 模糊逻辑推理 | 第48页 |
4.4.5 精确化过程 | 第48-49页 |
4.5 模糊控制算法 | 第49-55页 |
4.5.1 推理合成法的查询表法 | 第50-54页 |
4.5.2 Mamdani推理法 | 第54-55页 |
4.6 模糊控制器的改进 | 第55-70页 |
4.6.1 带修正因子的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 第57-63页 |
4.6.2 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调整 | 第63-70页 |
第五章 模糊控制在定量下料系统中的应用 | 第70-85页 |
5.1 定量下料模糊控制 | 第70-77页 |
5.2 模糊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77-85页 |
5.2.1 系统硬件 | 第78-79页 |
5.2.2 软件设计和编程 | 第79-85页 |
5.2.2.1 基本模块 | 第80-81页 |
5.2.2.2 系统维护模块 | 第81-82页 |
5.2.2.3 参数设定模块 | 第82页 |
5.2.2.4 实时监控模块 | 第82-8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书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