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冷冲压(钣金加工)论文--冷冲压工艺论文

面向钣金零件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并行工程与DFM简介第8-9页
  1.1.1 并行工程简介第8页
  1.1.2 DFM与并行工程第8-9页
 1.2 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研究第9-11页
  1.2.1 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第9-10页
  1.2.2 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综述第10-11页
 1.3 设计域与制造域之间的信息转换研究第11-12页
 1.4 课题提出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页
 1.6 论文章节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面向钣金零件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第14-20页
 2.1 钣金零件的加工特点第14页
 2.2 钣金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系统框架第14-19页
  2.2.1 Sheet-Metal ME系统功能第14-15页
  2.2.2 Sheet-Metal ME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第15页
  2.2.3 Sheet-Motal ME系统的设计原则第15-16页
  2.2.4 Sheet-Metal ME系统的体系结构第16-18页
  2.2.5 Sheet-Metal ME系统界面第18-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钣金零件的信息模型第20-30页
 3.1 STEP文件第20-26页
  3.1.1 STEP文件概况第20-21页
  3.1.2 EXPRESS语言第21-22页
  3.1.3 AP203协议第22-23页
  3.1.4 AP214协议第23页
  3.1.5 STEP文件中对零件形体的描述第23-26页
 3.2 钣金零件特征信息模型第26-29页
  3.2.1 钣金零件特征分类第26-28页
  3.2.2 钣金零件特征信息模型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钣金零件特征识别第30-38页
 4.1 特征识别技术第30页
 4.2 典型的钣金零件特征的形体描述第30-31页
 4.3 特征数据结构第31-32页
 4.4 STEP文件的前处理第32-34页
 4.5 特征识别步骤第34-35页
 4.6 钣金零件识别模块第35-37页
  4.6.1 平面钣金零件识别界面第35-36页
  4.6.2 弯曲钣金零件识别界面第36页
  4.6.3 参数修改第36-37页
 4.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钣金零件特征映射第38-47页
 5.1 制造特征的定义与分类第38页
 5.2 制造特征的映射第38-40页
  5.2.1 特征映射模块第38-40页
  5.2.2 特征映射方式分类第40页
  5.2.3 特征映射的实现第40页
 5.3 设计特征到工艺形状特征的映射第40-42页
  5.3.1 钣金零件的工艺性要求第40-42页
  5.3.2 钣金零件的工艺性映射第42页
 5.4 设计特征到冲压方向的映射第42-43页
 5.5 设计特征到冲压方法的映射第43-44页
 5.6 钣金零件的特征映射模块第44-46页
  5.6.1 设计特征到工艺形状特征映射界面第44-45页
  5.6.2 设计特征到制造方法的映射界面第45-46页
 5.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钣金零件CAD/ME集成系统开发第47-63页
 6.1 可制造性评价模块的建立第47-50页
  6.1.1 可制造性评价模块的建立第47-48页
  6.1.2 可冲压性评价知识的表达第48-50页
 6.2 Sheet-Metal ME系统可制造性评价模块的实现第50-61页
  6.2.1 冲压工艺性评价第50-56页
  6.2.2 毛坯层评价第56-58页
  6.2.3 特征层评价第58-60页
  6.2.4 零件层经济性评价第60-61页
 6.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下一篇:烧结过程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