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1.1 引言第6-7页
 §1.2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7-12页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现状第7-11页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2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
 §1.5 本章小结第12-14页
第二章 单逆变器模块的分析与设计第14-26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第14-19页
     ·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形式第14-16页
     ·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第16-17页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第17-19页
 §2.3 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逆变器的设计第19-24页
     ·控制方式的选择第19-20页
     ·逆变器的性能分析第20-22页
     ·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第22-24页
 §2.4 系统仿真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逆变器并联系统模型分析第26-36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等效输出模型第26-33页
     ·不考虑输出滤波器影响时的并联逆变系统第26-30页
     ·考虑输出滤波器影响时并联逆变系统第30-33页
 §3.3 并联的环流模态分析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逆变并联系统中同步控制的实现第36-44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数字SPWM的发生原理第36页
 §4.3 同步控制的设计第36-43页
     ·同步控制中的频率调节精度分析第36-38页
     ·同步控制锁相环模式分析第38-41页
     ·闭环同步模式的改进第41-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H∞的均流控制器的设计第44-56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H∞鲁棒控制理论第44-50页
     ·H∞标准设计问题第44-46页
     ·基于复合灵敏度的H∞鲁棒控制问题的构造方法第46-47页
     ·频率加权函数的选择第47-49页
     ·H∞鲁棒控制器的求解方法2 Riccati算法第49-50页
 §5.3 基于复合灵敏度的均流控制器的H∞鲁棒设计第50-54页
     ·逆变器并联框图的建立第50-51页
     ·均流控制器的设计第51-54页
 §5.4 系统仿真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的实现第56-61页
 §6.1 前言第56页
 §6.2 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案第56-60页
     ·均流实现方法第57-58页
     ·基准信号同步原理及实现第58-59页
     ·平均基准信号的误差分析第59页
     ·参考正弦信号频率调节精度与开关频率第59-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束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型金属功能零件综合优化切片软件研究及专用刀具设计
下一篇:铝合金挤压铸造用电磁泵定量浇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