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9页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四.术语界定 | 第16-19页 |
第一章.什么是西化服装 | 第19-22页 |
第一节.民国上海女性着装分类 | 第19-20页 |
一.分类的依据 | 第19页 |
二.民国上海女性穿着的不同类型的服装 | 第19-20页 |
第二节.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西化服装细分 | 第20-22页 |
第二章.民国上海局部西化女装特点分析 | 第22-61页 |
第一节.造型元素西化 | 第22-47页 |
一.造型元素分类 | 第22页 |
二.廓型西化 | 第22-33页 |
1.古代中西女服的廓型差异 | 第22-23页 |
2.民国上海女装廓型西化分析 | 第23-33页 |
·肩 | 第23-24页 |
·腰、臀 | 第24-29页 |
·收腰 | 第25-26页 |
·收省道 | 第26-28页 |
·夸张的臀部造型 | 第28-29页 |
·下摆 | 第29-32页 |
·下摆位置变化 | 第29-30页 |
·下摆形态变化 | 第30-32页 |
·廓型西化小结 | 第32-33页 |
三.领型西化 | 第33-36页 |
1.翻领 | 第33-35页 |
·西装领(驳领) | 第34-35页 |
·翻折领(折领) | 第35页 |
2.荷叶领 | 第35-36页 |
3.侧开式立领 | 第36页 |
4.领型西化小结 | 第36页 |
四.袖型西化 | 第36-42页 |
1.装袖 | 第37-38页 |
2.灯笼袖 | 第38页 |
3.开衩袖 | 第38-41页 |
4.两片袖 | 第41页 |
5.袖型西化小结 | 第41-42页 |
五.口袋 | 第42页 |
六.半裙西化 | 第42-47页 |
1.裙的廓型西化 | 第43-44页 |
2.裙门变化 | 第44-45页 |
3.裙腰变化 | 第45-46页 |
4.半裙西化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节:面料元素西化 | 第47-53页 |
一.织物西化 | 第47-48页 |
二.纹样西化 | 第48-53页 |
1.纹样题材风格的西化 | 第48-50页 |
2.纹样色彩和表现方法的西化 | 第50-53页 |
第三节:辅料元素西化 | 第53-61页 |
一.纽扣 | 第53-56页 |
二.拉链 | 第56-58页 |
三.肩垫 | 第58-61页 |
第三章.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过程描述 | 第61-67页 |
一.西化过程的断代依据 | 第61-62页 |
1.服装西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段 | 第61页 |
2.对西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划分依据 | 第61-62页 |
二.西化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62-67页 |
第四章.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推断 | 第67-72页 |
第一节.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 第67-70页 |
一.长期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束缚较少 | 第67-68页 |
二.移民结构的城市特点导致多元化相互包容 | 第68页 |
三.近代的都市女性最早在上海形成 | 第68-70页 |
第二节: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产生的外在可能性 | 第70-72页 |
一.华洋杂居使得服装西化成为必然 | 第70页 |
二.服装制作业及服饰传媒的发展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引用文献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