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通史论文--文化史论文

“移风易俗”命题考源--在中国美学史视野下

引子:文化大革命与“移风易俗”第1-11页
导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移风易俗”第11-16页
第一章 从“风”到风俗——论“风”的文化化历程与“移风易俗”命题之蕴酿第16-31页
 第一节 自然风与最初的文化化第16-19页
 第二节 “牝牡相诱”到“国风”:文化化的群体品格第19-26页
 第三节 “风化”:“先王之乐”的教化作用第26-27页
 第四节 风俗:“天子省风以作乐”之先秦官方文化政策命题的提出第27-31页
第二章 从一体到分流——先秦礼、乐关系考辩第31-48页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前史:礼乐一体,乐教突显第31-34页
 第二节 西周:纳乐入礼,合力政教第34-39页
 第三节 春秋官方对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倡导第39-42页
 第四节 春秋时期礼、乐政教之分流倾向第42-48页
第三章 先秦子书中的礼乐风俗政教观第48-77页
 第一节 《老子》:“无为”“自化”的风俗政教观第48-52页
 第二节 《论语》:礼、乐作为个体道德人格之进阶第52-59页
 第三节 《郭店楚简》之儒家文献的性情观与礼乐政教观第59-63页
 第四节 《墨子》:主“非乐”而倡“兼爱”第63-65页
 第五节 《孟子》:“性善”与“仁政”第65-68页
 第六节 《庄子》:纯粹自然,彻底无为第68-75页
 第七节 《管子》、《晏子春秋》、《商君书》中的风俗政教观第75-77页
第四章 《荀子》:“移风易俗”命题之首倡第77-101页
 第一节 注错习俗,所以化性第77-80页
 第二节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第80-84页
 第三节 隆礼:政令不烦而俗美第84-94页
 第四节 礼乐并济,移风易俗第94-101页
余论:从“移风易俗”看中国传统美育第101-105页
附录一:“移风易俗”命题在秦汉以至魏晋的基本走向第105-114页
附录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第114-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港口经营人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建构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