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律研究

绪言第1-10页
第一章 我国结构现状及其影响第10-19页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绪构的特点第10-11页
 二、当今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股票结构的比较研究第11-14页
  (一) 中美股票市场股票结构比较研究第11页
  (二) 英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第11-12页
  (三) 德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第12页
  (四) 日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中国的借签第12-14页
 三、不规范的股权结构及流动性分裂产生的影响第14-18页
  (一) 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第14-15页
  (二) 股权流动性分裂是市场内幕交易盛行的微观基础第15页
  (三) 股权流动性分裂必然引发市场信息失真第15-16页
  (四) 股权流动性分裂必然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扭曲的战略行为第16页
  (五) 股权流动性分裂是中国上市公司疯狂追求高溢价股权融资的制度基础第16-17页
  (六) 股权流动性分裂造成了股利分配政策的不公平第17页
  (七) 股权流动性分裂使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带有浓厚的投机性第17-18页
 四、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第18-19页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流动性分裂的成因第19-27页
 一、从中国股票市场的演进看股权分裂现象的历史必然性第19-21页
 二、从中国股份制的恢复和发展看其历史必然性第21-23页
 三、上市公司股权分裂形成相关政策法规第23-27页
  (一) 有关股权分置的政策法规第23-25页
  (二) 有关股权流通的规定第25-27页
第三章 国家股权结构的法律规范第27-38页
 一、国家股转让在理论上存在的障碍第27-28页
 二、国家股转让在实践中的障碍第28-29页
 三、国家股转让的迫切性第29-31页
  (一) 实现国家股的流通是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需要第29页
  (二) 国家股权转让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深化证券市场功能的需要第29-30页
  (三) 国家股的流通是股票市场正常发育的需要第30-31页
  (四) 解决国家股不流通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第31页
 四、解决国家股流通问题的总体思路与原则第31-34页
  (一) 证券市场的改革要遵循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第31-32页
  (二) 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全局第32页
  (三) 减持流通与资产重组相结合第32页
  (四) 引入财务顾问与保荐人制度第32页
  (五) 以净资产为基础定价第32-33页
  (六) 应首先解决非流股增量问题第33-34页
  (七) 在对证券市场总体规模合理控制的基础上分批分期实现国有股的流通第34页
  (八) 在流通节奏上实行先优厉劣,先慢后快的方针第34页
  (九) 证券市场改革应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前提第34页
 五、中国历史上解决股权结构的几次努力第34-36页
  (一) 股票市场诞生初期对国有股流通的探索第34-35页
  (二) 1999年国有股减持试点第35页
  (三) 2001年的减持国有股补交社保基金第35-36页
  (四) 国有股减持的法律反思第36页
 六、国家股股权转让中的法律责任第36-38页
第四章 法人股股权结构的法律调控第38-44页
 一、法人股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第38-40页
 二、法人股流通的历史回顾第40-41页
 三、法人股上市流通的积极效应第41-42页
 四、法人股应与公众股并轨流通第42-44页
第五章 通过收购强行改变股权结构第44-50页
 一、股权扩大的法律控制措施第44-45页
 二、要约收购对股权结构的强行改变第45-46页
 三、反收购与股权利益保护第46-50页
  (一) 反收购的价值与股权利益保护的法理依据第46-47页
  (二) 目标公司的反收购措施不得损害少数股东的股权利益第47-50页
第六章 股权结构的优化法律控制第50-60页
 一、国有经济职能的定位第50页
 二、中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合理区间第50-53页
  (一)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的下限第51-52页
  (二)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的上限第52页
  (三) 对国有经济规模区间的说明第52-53页
 三、国有股功能的发挥第53-54页
 四、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第54-55页
 五、绝对控股权与相对控股权第55-56页
 六、控股权转移与国有股流通第56-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3-64页
声明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中国生态税制
下一篇: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