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14-15页 |
1.3.1 精准扶贫 | 第14页 |
1.3.2 绩效考核理论 | 第14页 |
1.3.3 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X县精准扶贫考核现状分析 | 第18-29页 |
2.1 X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 第18-20页 |
2.1.1 X县基本情况简介 | 第18页 |
2.1.2 X县精准扶贫情况 | 第18-20页 |
2.2 X县精准扶贫考核情况 | 第20-29页 |
2.2.1 X县精准扶贫内部考核情况 | 第20-24页 |
2.2.2 X县精准扶贫第三方精准扶贫考核情况 | 第24-29页 |
第3章 X县精准扶贫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4页 |
3.1 考核制度法律化、制度化较弱 | 第29-30页 |
3.2 考核模式不合理 | 第30-31页 |
3.3 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1-33页 |
3.4 考核结果反馈渠道单一、不及时 | 第33-34页 |
第4章 X县精准扶贫考核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3页 |
4.1 考核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4.1.1 我国考核制度起步晚、先天不足 | 第34-35页 |
4.1.2 我国绩效考核立法领域理论发展不足 | 第35页 |
4.2 考核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4.2.1 政府主导下的内部考核存在减压机制 | 第35-37页 |
4.2.2 民众的“差序政府信任” | 第37-38页 |
4.2.3 第三方考核仍带有“同体监督”色彩 | 第38-39页 |
4.3 考核指标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4.3.1 指标设计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 | 第39-40页 |
4.3.2 评估数据缺失 | 第40-41页 |
4.4 考核结果反馈与运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4.4.1 绩效反馈意识和技术欠缺 | 第41页 |
4.4.2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高权力距离感 | 第41-43页 |
第5章 完善X县精准扶贫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推进精准扶贫制度建设和考核立法工作 | 第43-44页 |
5.1.1 加快考核制度建设 | 第43页 |
5.1.2 明确考核立法要求 | 第43-44页 |
5.2 选择合理的考核模式 | 第44-46页 |
5.2.1 完善考核流程 | 第44页 |
5.2.2 鼓励社会民众参与考核评估 | 第44-45页 |
5.2.3 引入第三方独立考核机构 | 第45-46页 |
5.3 设计系统科学考核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5.3.1 突出考核指标选取原则 | 第46页 |
5.3.2 确定考核指标选择依据 | 第46-47页 |
5.4 加强考核反馈渠道建设和考核结果运用 | 第47-48页 |
5.4.1 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 第47页 |
5.4.2 公开公示考核评估结果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