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 ·水源涵养林的功能 | 第10-12页 |
| ·次生林最适保留密度研究 | 第12-14页 |
| ·林木生长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生长方程介绍 | 第15-19页 |
| ·主要树种 | 第19-22页 |
| ·麻栎 | 第19页 |
| ·栓皮栎 | 第19-20页 |
| ·柞栎 | 第20页 |
| ·蒙古栎 | 第20页 |
| ·辽东栎 | 第20页 |
| ·栎属的其他树种 | 第20-22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2-2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5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 ·气候条件 | 第23页 |
| ·条件 | 第23页 |
| ·土壤 | 第23页 |
| ·植被状况 | 第23-24页 |
| ·林场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8页 |
| ·胸径树高模型拟合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4.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现状及生长规律 | 第29-45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现状 | 第29-40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龄组情况 | 第29-31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海拔分布情况 | 第31-33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坡度情况 | 第33-35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坡向情况 | 第35-37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土层厚度情况 | 第37-39页 |
| ·云蒙山水源涵养林林分郁闭度情况 | 第39-40页 |
| ·云蒙山不同密度下栎树胸径-树高模型研究 | 第40-45页 |
| ·基于Richards Equation模型的分析 | 第40-42页 |
| ·基于多项式模型的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5. 林分密度和立地因子对云蒙山水源涵养林的影响 | 第45-52页 |
| ·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林分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林分密度对树高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林分密度对单株平均蓄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8-52页 |
| ·海拔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坡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坡向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50页 |
| ·土壤厚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50-52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云蒙山不同密度下栎树胸径—树高模型拟合结果 | 第52-53页 |
| ·密度和立地因子对云蒙山水源涵养林的影响分析结果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页 |
| ·创新点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