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 举证责任的概述 | 第8-14页 |
(一) 举证责任的界说 | 第8-9页 |
1 、 行为责任说 | 第8-9页 |
2 、 双重含义说 | 第9页 |
(二) 正确理解举证责任的含义 | 第9-11页 |
(三) 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与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区别 | 第11-14页 |
二、 举证责任分配的机理分析 | 第14-22页 |
(一) 举证责任分配的含义 | 第14页 |
(二) 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因 | 第14-16页 |
(三) 进行举证责任分配的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 、 对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有指导功能 | 第16页 |
2 、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对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有着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四) 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取向 | 第17-22页 |
1 、 保障实体公正 | 第18-20页 |
2 、 实现程序公正 | 第20-21页 |
3 、 贯彻诚实信用原则 | 第21页 |
4 、 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 第21-22页 |
三、 举证责任分配的主要学说及评析 | 第22-32页 |
(一) 举证责任分配的源流 | 第22-23页 |
(二) 现代举证责任分配的主要学说及评析 | 第23-30页 |
1 、 法规分类说 | 第23页 |
2 、 待证事实分类说 | 第23-25页 |
3 法律要件分类说及评析 | 第25-30页 |
(三) 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的反思 | 第30-32页 |
四、 构建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具体设想 | 第32-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