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1 引言 | 第11-2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与论文相关的研究 | 第12-27页 |
·相关的研究内容及结果 | 第12-20页 |
·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研究 | 第12-15页 |
·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 | 第15-17页 |
·相关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的研究 | 第17-20页 |
·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20-27页 |
·降水量的测定 | 第20-24页 |
·径流量的测定 | 第24-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5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27-31页 |
·区域概况 | 第27-30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降水测定 | 第32页 |
·穿透水测定 | 第32页 |
·树干径流测定 | 第32-33页 |
·地表径流测定 | 第33页 |
·渗透水测定 | 第33页 |
·总径流量的测定 | 第33页 |
·地下水的测定 | 第33页 |
·水样采集分析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降水中各月离子平均含量 | 第34页 |
·酸雨频率的计算 | 第34页 |
·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第34页 |
·回归分析分析数据 | 第34页 |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67页 |
·两种森林类型生态系统对降水分配的影响 | 第35-42页 |
·林冠层截留的水文效应 | 第35-37页 |
·林冠截留与降水的关系 | 第37-38页 |
·一次降水量与林冠截留的关系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顺德地区大气降雨酸沉降及两种类型森林群落对酸雨的影响 | 第42-48页 |
·顺德地区森林区、居民区、工业区大气降雨酸度分析 | 第42-45页 |
·各区域降雨pH值结果 | 第42-43页 |
·大气降水酸度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顺德地区大气降雨pH值月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顺德地区各种森林群落穿透水、渗透水及地下水酸度分析 | 第45-46页 |
·顺德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顺德地区两种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各水文要素水化学特征 | 第48-59页 |
·大气降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8-50页 |
·大气降水中营养元素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大气降水中污染元素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层对降水的影响 | 第50-52页 |
·林冠层对大气降雨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50-51页 |
·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污染元素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雨的影响 | 第52-53页 |
·总径流化学与降水营养元素含量比较 | 第52-53页 |
·总径流和大气降水的污染元素含量比较 | 第53页 |
·混交次生林降雨、林地净降雨、总径流中营养元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 第53-56页 |
·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总径流水中主要营养元素 | 第56-57页 |
·顺德地区两种森林类型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总径流之间的区别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混交改造林和全垦种植幼林地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对比 | 第59-67页 |
·不同降雨量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59-61页 |
·不同降雨量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第60页 |
·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地表径流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60-61页 |
·常绿针阔混交改造林和全垦种植幼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对比分析 | 第61-64页 |
·对比观测全垦种植幼林地和常绿针阔混交改造林的径流量 | 第61-62页 |
·对比观测全垦种植幼林地和常绿针阔混交改造林地的固土保肥效益 | 第62-64页 |
·土壤侵蚀灰色预测模型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