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词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10页 |
| 正文 | 第10-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25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0页 |
| ·病例入选标准 | 第10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 | 第10页 |
| 2 观察指针和方法 | 第10-12页 |
| ·中医主要症状记彔(症状记分法) | 第10-11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1页 |
| ·观察时间 | 第11页 |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页 |
| ·中医症状计分标准(病情程度分级) | 第11-12页 |
|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第12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2页 |
| 3 试验研究及统计学结果 | 第12-15页 |
| ·一般资料 | 第1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15页 |
| ·治疗及疗效评定 | 第15页 |
| 4 讨论 | 第15-25页 |
| ·中医理论阐述、适应症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 第17-19页 |
| ·脏腑之间相关联的主要论点 | 第19-25页 |
| ·从肾而论 | 第19-20页 |
| ·从肝而论: | 第20页 |
| ·从心而论 | 第20页 |
| ·肾与肝方面 | 第20-21页 |
| ·肾与心方面 | 第21页 |
| ·心与肝方面 | 第2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