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 ·甜涩性状及完全甜柿种质鉴定 | 第10-13页 |
| ·柿果脱涩类型及甜柿脱涩机理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日本甜柿的鉴定 | 第12页 |
| ·中国甜柿的鉴定 | 第12-13页 |
| ·超低温保存 | 第13-19页 |
| ·植物超低温保存 | 第13-18页 |
| ·果树超低温保存 | 第18页 |
| ·超低温保存中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甜柿种质的甜涩性状鉴定 | 第20-28页 |
| ·前言 | 第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材料 | 第20-21页 |
| ·方法 | 第21页 |
| ·印迹法测定单宁含量 | 第21页 |
| ·福林-丹尼斯法测定单宁含量 | 第21页 |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1页 |
| ·单宁细胞的观察和照相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含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 ·印迹法测定的柿果单宁含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 ·福林-丹尼斯法测定的柿果单宁含量的变化 | 第22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细胞大小、数目的变化 | 第22-25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细胞大小的变化 | 第22-23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鞣细胞大小的变化 | 第23-24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细胞数目的变化 | 第24-25页 |
|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细胞比例的变化 | 第25页 |
| ·结论 | 第25页 |
| ·讨论 | 第25-28页 |
| ·柿果脱涩性状鉴定方法及指标的比较 | 第25-26页 |
| ·中国原产甜柿种质的脱涩类型及其脱涩机理 | 第26-27页 |
|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甜柿种质休眠芽茎尖超低温保存 | 第28-31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29页 |
| ·包埋 | 第28-29页 |
| ·预培养 | 第29页 |
| ·玻璃化 | 第29页 |
| ·化冻、洗涤和再培养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 ·蔗糖预培养对茎尖超低温保存成活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装载时间对茎尖超低温保存成活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PVS2处理时间对茎尖超低温保存成活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甜柿品种(类型)超低温保存成活率的差异 | 第30页 |
| ·茎尖超低温保存后的恢复生长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甜柿种质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0页 |
| ·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柿种质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 | 第3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第3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