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8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我国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 第13-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2 ZVI-SRB系统的潜在优点和应用前景 | 第15页 |
| 3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5-16页 |
| 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5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7页 |
| 1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 第18页 |
| 2 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生物吸附机理 | 第19-20页 |
| ·游离菌体的生物吸附 | 第20-22页 |
| ·影响生物吸附平衡过程的因素 | 第20-21页 |
| ·生物吸附的等温吸附方程 | 第21-22页 |
| ·固定化菌体的生物吸附 | 第22页 |
| ·生物吸附剂 | 第22-23页 |
| ·活的菌体 | 第22-23页 |
| ·死的菌体 | 第23页 |
| ·生物吸附研究展望 | 第23-24页 |
| 3 SRB去除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 ·硫酸盐的代谢途径 | 第24-26页 |
| ·影响SRB还原硫酸盐性能的主要因子 | 第26-28页 |
| ·pH | 第26页 |
| ·氧气 | 第26-27页 |
| ·温度 | 第27页 |
| ·MPB的竞争 | 第27页 |
| ·H_2S浓度 | 第27-28页 |
| ·SRB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机理 | 第28-29页 |
| ·SRB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 第29-30页 |
| 4 ZVI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30-37页 |
| ·ZVI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机理 | 第31-34页 |
| ·ZVI将高价态的重金属离子还原溶解度很低的低价态或零价态的金属 | 第31-33页 |
| ·ZVI与水、其它阴离子反应促进金属化合物的沉淀 | 第33-34页 |
| ·ZVI-PRB与微生物活动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混合SRB菌群硫酸盐还原能力的研究 | 第37-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混合SRB菌群驯化、培养和富集 | 第37页 |
| ·ZVI在SRB还原SO_4~(2-)中的贡献 | 第37-38页 |
| ·pH影响 | 第38页 |
| ·COD/SO_4~(2-)影响 | 第38-39页 |
| ·NO~(3-)/SO_4~(2-)影响 | 第39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 ·ZVI在SRB还原SO_4~(2-)中的贡献 | 第40-41页 |
| ·pH对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 | 第41-42页 |
| ·COD/SO_4~(2-) | 第42-45页 |
| ·NO~(3-)/SO_4~(2-) | 第45-47页 |
| 4 结论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游离混合SRB菌群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 | 第49-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培养基 | 第49-50页 |
| ·重金属溶液 | 第50页 |
| ·混合SRB菌群驯化、培养和富集 | 第50页 |
| ·SRB混合菌群对单一重金属的吸附行为 | 第50页 |
| ·SRB混合菌群对多重金属的竞争吸附 | 第50-51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 ·硫酸盐还原 | 第51-55页 |
| ·SRB混合菌群吸附单一重金属的动力学 | 第55-58页 |
| ·SRB混合菌群对单一重金属的等温吸附行为 | 第58-59页 |
| ·SRB混合菌群对多重金属的竞争吸附 | 第59-61页 |
| ·SEM/EDS观察 | 第61页 |
| 4 结论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混合SRB菌群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 | 第63-7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 ·混合SRB菌群驯化、培养和富集 | 第63-64页 |
| ·胞外聚合物的制备 | 第64页 |
| ·EPS对单一重金属的吸附 | 第64页 |
| ·EPS对多重金属的竞争吸附 | 第64-65页 |
| ·未提取EPS的活菌体与提取EPS后的菌体吸附重金属 | 第65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65-6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7页 |
| ·SRB混合菌群EPS的含量和组成 | 第66-69页 |
| ·EPS对单一重金属的吸附 | 第69-71页 |
| ·SRB混合菌群EPS的等温吸附行为 | 第71-72页 |
| ·EPS吸附单一重金属的机理 | 第72-74页 |
| ·EPS对多重金属的竞争吸附 | 第74-75页 |
| ·未提取EPS的活菌体与提取EPS后的菌体吸附重金属 | 第75-77页 |
| 4 结论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ZVI-SRB生物膜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 第79-9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1页 |
| ·培养基 | 第80页 |
| ·混合SRB菌群驯化、培养和富集 | 第80页 |
| ·实验装置 | 第80-81页 |
| ·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含Ni废水 | 第81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81-8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9页 |
| ·反应器出水Eh和pH | 第82-83页 |
| ·硫酸盐还原 | 第83-85页 |
| ·Ni去除率 | 第85-88页 |
| ·SEM/EDS分析 | 第88-89页 |
| 4 结论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海藻酸钙固定ZVI-SRB颗粒去除水中重金属 | 第90-11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 ·混合SRB菌群驯化、培养和富集 | 第91页 |
| ·混合SRB菌群的海藻酸钙固定 | 第91页 |
| ·海藻酸钙固定混合SRB菌群的活性测试 | 第91-92页 |
| ·固定化SRB菌群的重金属吸附动力学 | 第92页 |
| ·固定化SRB菌群的重金属(Cu、Zn、Ni)等温吸附 | 第92页 |
| ·固定化SRB菌群的多重金属(Cu、Zn、Ni)竞争吸附 | 第92页 |
| ·连续流反应器处理含Ni废水 | 第92-93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9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13页 |
| ·活性测试 | 第93-95页 |
| ·SRB固定化颗粒吸附Ni~(2+)的动力学 | 第95-96页 |
| ·SRB颗粒吸附Ni~(2+)的动力学方程模拟 | 第96-99页 |
| ·海藻酸钙固定SRB颗粒吸附Ni~(2+)动力学的内在机制 | 第99-101页 |
| ·SRB固定化颗粒对Ni~(2+)的等温吸附 | 第101-105页 |
| ·多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 | 第105-107页 |
| ·连续流反应器处理含Ni废水 | 第107-113页 |
| ·SRB颗粒反应器的Eh和pH变化 | 第107-109页 |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109-110页 |
| ·Ni~(2+)去除效率 | 第110-112页 |
| ·SEM观察 | 第112页 |
| ·与SRB生物膜反应器比较 | 第112-113页 |
| 4 结论 | 第113-115页 |
| 论文结论 | 第115-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3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3-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