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 1 艾叶简介 | 第8-13页 |
| 1.1 艾叶的主要成分 | 第8-10页 |
| 1.2 艾叶的药理作用 | 第10-13页 |
| 1.3 艾叶的研究概述 | 第13页 |
| 2 炎症简介 | 第13-16页 |
| 2.1 炎性因子 | 第13-14页 |
| 2.2 细胞炎症模型 | 第14-15页 |
| 2.3 斑马鱼炎症模型 | 第15-16页 |
| 3 艾叶抗炎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4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艾叶三种提取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18-36页 |
|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18-19页 |
| 1.1 实验设备 | 第18页 |
| 1.2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 2.1 三种提取组分气质联用样品制备 | 第19页 |
| 2.2 三种提取组分气质分析化学成分 | 第19-21页 |
| 2.3 GC-MS分析 | 第2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1-34页 |
| 3.1 三种提取组分气质分析图谱 | 第21-22页 |
| 3.2 三种提取组分化学成分分析表 | 第22-32页 |
| 3.3 三种提取组分化学成分比例分析 | 第32-34页 |
| 4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艾叶三种提取组分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 第36-51页 |
|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36-39页 |
| 1.1 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 1.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8-3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 2.1 细胞培养 | 第39-40页 |
| 2.2 构建细胞炎症模型 | 第40页 |
| 2.3 MTT法检测三种提取组分对细胞的毒性 | 第40-41页 |
| 2.4 Real-time PCR法检测三种提取组分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41-44页 |
| 2.5 Griess法检测三种提取组分对NO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 3.1 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3.2 三种提取组分对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46页 |
| 3.3 三种提取组分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46-49页 |
| 3.4 三种提取组分对一氧化氮释放量的影响 | 第49页 |
| 4 讨论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艾叶三种提取组分体内抗炎活性研究 | 第51-55页 |
|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51页 |
| 1.1 实验设备 | 第51页 |
| 1.2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 4 讨论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55-59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 2 讨论展望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