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软件过程(RUP)核心原则的实践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 | 第8-9页 |
·软件生产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的原因 | 第9页 |
·作者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软件工程的发展及RUP核心原则 | 第12-26页 |
·软件工程概述 | 第12-14页 |
·落后的软件工程的实践与分析 | 第14-17页 |
·案例1:案件报表统计系统 | 第14-15页 |
·案例2:遂回高速公路车道系统 | 第15-16页 |
·面向过程(结构化)方法的缺点 | 第16页 |
·落后的软件开发过程的缺点 | 第16-17页 |
·先进的软件工程的实践与分析 | 第17-21页 |
·案例3:基于WEB的网上报表系统 | 第17-18页 |
·面向对象的方法 | 第18-19页 |
·新的建模语言(UML) | 第19页 |
·统一软件过程(RUP) | 第19-21页 |
·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 | 第21页 |
·统一软件过程(RUP)核心原则 | 第21-26页 |
·用例驱动 | 第21-23页 |
·以构架为中心 | 第23-24页 |
·迭代和增量的开发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面向对象方法及UML表示法 | 第26-34页 |
·面向对象的构架 | 第26页 |
·模型的价值 | 第26-28页 |
·模型的定义 | 第26-27页 |
·建立模型的价值 | 第27-28页 |
·分析和设计的逻辑模型及其相互关系。 | 第28-31页 |
·分析和设计的区别 | 第28-29页 |
·分析与设计的联系 | 第29页 |
·原则,表述形式和过程的统一 | 第29-30页 |
·分析与设计的逻辑模型 | 第30-31页 |
·UML表示法基本内容: | 第31-32页 |
·要素(things) | 第31页 |
·关系(relationships) | 第31-32页 |
·图(diagrams) | 第32页 |
·UML表示法语义扩展 | 第32-33页 |
·UML表示法组织方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RUP核心原则指导下的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建立模型的目标 | 第34页 |
·人员的角色与分工 | 第34-35页 |
·设计模型的内容与演进 | 第35-38页 |
·层次构架 | 第36页 |
·用例实现 | 第36-37页 |
·构架机制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车道系统需求分析 | 第38-48页 |
·车道收费系统软件需求说明 | 第38-40页 |
·车道软件的应用环境 | 第38-39页 |
·软件功能需求总览 | 第39-40页 |
·具体的局部功能需求 | 第40-46页 |
·业务用例 | 第41-44页 |
·系统用例 | 第44-46页 |
·补充规约要点(非功能需求) | 第46页 |
·词汇表要点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车道系统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48-80页 |
·全局分析 | 第48-54页 |
·选定构架模式 | 第49页 |
·决定关键抽象 | 第49-50页 |
·选定分析机制 | 第50-52页 |
·选定分析局部 | 第52-54页 |
·局部分析 | 第54-62页 |
·决定分析类 | 第54-56页 |
·转述需求场景 | 第56-60页 |
·整理分析类 | 第60-62页 |
·全局设计 | 第62-68页 |
·选定核心设计元素 | 第62-65页 |
·选定外围设计元素 | 第65-67页 |
·整理构架 | 第67-68页 |
·局部设计 | 第68-72页 |
·用设计类实现需求场景 | 第68-70页 |
·实现“子系统接口” | 第70-72页 |
·细节设计 | 第72-77页 |
·精化类的属性与操作 | 第72-75页 |
·精化类之间的关系 | 第75-77页 |
·设计模型建立过程的总结 | 第77-80页 |
第七章 车道系统设计模型的实现及开发过程 | 第80-86页 |
·车道系统的实现及内部结构 | 第80-84页 |
·车道系统开发过程综述 | 第84-86页 |
第八章 实践RUP核心原则的益处 | 第86-88页 |
·对项目参与人员的影响 | 第86-87页 |
·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 第87页 |
·RUP过程的鲜明特色 | 第87-88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