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昆虫群落生态学与害虫防治(综述) | 第9-16页 |
一. 引言 | 第16-18页 |
二. 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组织学研究 | 第18-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调查方法 | 第1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页 |
·结果分析 | 第18-26页 |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 第18-22页 |
·总群落结构 | 第18-20页 |
·天敌亚群落结构 | 第20-21页 |
·非天敌亚群落结构 | 第21-22页 |
·节肢动物群落组织水平 | 第22-26页 |
·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 | 第22-23页 |
·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 | 第23-24页 |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 第24-26页 |
三. 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 | 第26-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调查方法 | 第26页 |
·通径分析方法 | 第26页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最优分割方法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50页 |
·群落时间动态分析 | 第27-40页 |
·节肢动物总群落动态变化 | 第27-32页 |
·非天敌亚群落动态变化 | 第32-37页 |
·天敌亚群落动态变化 | 第37-40页 |
·群落多样性同其他各指标的通径分析 | 第40-43页 |
·总群落多样性与各生态学指标的通径分析 | 第41-42页 |
·天敌亚群落多样性与各生态学指标的通径分析 | 第42页 |
·非天敌亚群落多样性与各生态学指标的通径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时期节肢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 第43-47页 |
·节肢动物总群落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天敌亚群落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非天敌亚群落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不同时期节肢动物群落最优分割分析 | 第47-50页 |
·节肢动物总群落最优分割分析 | 第48页 |
·天敌亚群落最优分割分析 | 第48-49页 |
·非天敌亚群落最优分割分析 | 第49-50页 |
四. 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与主要天敌相互作用研究 | 第50-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调查方法 | 第5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51页 |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 第50页 |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时空生态位分析方法 | 第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棉蚜与各种天敌的灰色系统分析 | 第51-53页 |
·棉蚜与草间小黑蛛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 第53-56页 |
·棉蚜种群数量的半变异函数和空间格局 | 第53-55页 |
·草间小黑蛛种群数量的半变异函数和空间格局 | 第55-56页 |
·棉蚜及其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 | 第56-61页 |
·时间生态位 | 第56-58页 |
·空间生态位 | 第58-61页 |
五. 植物源杀虫剂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61-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试验设计 | 第61页 |
·调查方法 | 第61页 |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群落优势集中性的变化 | 第61-63页 |
·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 第63-65页 |
六. 结论与讨论 | 第65-71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讨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