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常用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9-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中医康复学对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 第9-19页 |
1 康复和中医康复医学 | 第9页 |
2 中医康复学对中风偏瘫文献研究 | 第9-12页 |
3 中医康复学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4 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5 总结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偏瘫痉挛状态的现代康复研究 | 第19-28页 |
1 康复的定义和特征 | 第19页 |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 | 第19-22页 |
3 康复医学对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 第22-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中医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 第28-4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2-39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9-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61页 |
附一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第45-47页 |
附二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 第47-51页 |
附三 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法 | 第51-52页 |
附四 修订的Ashworth评定级 | 第52页 |
附五 Fugl-Meyer评价法(FMA) | 第52-56页 |
附六 中风病的中医病名诊断标准(二代标准) | 第56页 |
附七 证候诊断标准 | 第56-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