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在混乱中漂浮不如回到源初--从自然开始 | 第1-7页 |
第一章 自然物语--尚曲现象及其背后隐藏的动机 | 第7-17页 |
一 自然中本无方形,只有曲形与建筑中的“方为常式” | 第7-10页 |
二 自然是挥之不去的迷恋 | 第10-13页 |
集体无意识与“乡愁” | 第10-11页 |
生命痕迹的表达与“异质同构” | 第11-12页 |
灵感与结构形式的“麦加” | 第12-13页 |
三 自然与文化的反思 | 第13-16页 |
四 作为符号的曲的定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曲水流殇--中国传统建筑对自然的图解与象征性的“曲” | 第17-27页 |
一 生殖崇拜与祥瑞之气 | 第17-21页 |
二 宇宙图式与风水说 | 第21-24页 |
三 道家思想的“贵柔”而致“尚曲” | 第24-25页 |
四 客家圆寨的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游离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曲--与西方建筑中曲的多义性比较 | 第27-40页 |
一 对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 第27-32页 |
二 与曲有关的理论探索 | 第32-38页 |
三 “加泰罗尼亚学派”与有机功能主义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当代建筑的尴尬与曲的再造 | 第40-52页 |
一 潘多拉魔盒--共同理性亦开出邪恶的花朵 | 第40页 |
二 当代美学是“人学”--尚曲思想及其边缘性 | 第40-47页 |
三 复杂科学与非线性建筑--詹克斯的新主张 | 第47-50页 |
四 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能性--技术瓶颈的突破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造型也是功能--曲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 第52-62页 |
一 结构形式的起点 | 第52-54页 |
二 生态技术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 第54-60页 |
三 曲尽其妙--软建筑及其柔化价值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反者道之动”从独白到对话的智慧 | 第62-65页 |
注释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