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24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概念分析 | 第7-12页 |
一、 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7页 |
二、 我国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 | 第7-8页 |
三、 商业秘密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8-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侵犯商业秘密刑法保护 | 第12-19页 |
一、 国内商业秘密刑法保护 | 第12-15页 |
二、 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刑罚配置 | 第15-16页 |
三、 国际商业秘密刑法保护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意义 | 第19-22页 |
第四节 商业秘密刑法保护原则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犯罪构成分析 | 第24-29页 |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概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犯罪客体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 第26-28页 |
第四节 犯罪主体 | 第28页 |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 | 第29-35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本罪与他罪的区别 | 第31-32页 |
一、 与非法使用间谍器材罪的关系 | 第31页 |
二、 与破坏、扰乱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三、 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关系 | 第32页 |
四、 与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区别 | 第32页 |
第三节 关于善意第三人责任问题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完善与配套设置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加大刑法打击力度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加强企业内部自身保密措施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 第38-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声明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