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渔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农业观光园概论 | 第15-19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页 |
| ·观光农业与农业观光园 | 第15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 | 第15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产生的原因 | 第15-16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 第17-18页 |
| ·生产性特征 | 第17页 |
| ·观赏性特征 | 第17页 |
| ·参与性特征 | 第17页 |
| ·季节性特征 | 第17页 |
| ·市场性特征 | 第17页 |
| ·娱乐性特征 | 第17页 |
| ·生态性特征 | 第17-18页 |
| ·文化性特征 | 第18页 |
| ·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类型 | 第18-19页 |
| 3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19页 |
| ·植物群落理论 | 第19-20页 |
|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0页 |
| ·风景园林理论 | 第20页 |
| ·都市农业理论 | 第20-21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的迫切性 | 第21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念 | 第21-22页 |
| ·农游结合,因地制宜 | 第21-22页 |
| ·突出特色,体现参与 | 第22页 |
| ·开发与保护并举 | 第22页 |
|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 | 第22页 |
| ·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实现的途径 | 第22-25页 |
| ·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 第22页 |
| ·根据现状,巧立主题 | 第22-23页 |
| ·塑造风格统一、形式和谐的整体景观风貌 | 第23页 |
|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 | 第23页 |
| ·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 | 第23页 |
|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 第23页 |
| ·对景观设计作出评价 | 第23-25页 |
| 4 承德避暑渔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 第25-48页 |
| ·规划区域概况 | 第25-26页 |
| ·区位 | 第25页 |
| ·地貌 | 第25页 |
| ·自然条件 | 第25-26页 |
| ·规划设计的文化基础 | 第26-27页 |
| ·滦河文化 | 第26-27页 |
| ·历史文化 | 第27页 |
| ·资源优势分析 | 第27-28页 |
| ·旅游区的规划设计思想 | 第28页 |
| ·规划主要原则 | 第28-30页 |
| ·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原则 | 第29页 |
| ·农游结合、参与活动原则 | 第29页 |
| ·适度开发、产业能效原则 | 第29页 |
|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 第29-30页 |
| ·景观规划及旅游项目策划 | 第30-43页 |
| ·餐饮区 | 第30-34页 |
| ·住宿区 | 第34-35页 |
| ·百果采摘区设计 | 第35-36页 |
| ·鱼类养殖和捕鱼区设计 | 第36-38页 |
| ·滦河人家区--民居建筑 | 第38-39页 |
| ·江南水乡风情区--稻田、葡萄架下养鱼 | 第39-42页 |
| ·森林野炊区 | 第42页 |
| ·滦河水上娱乐区 | 第42-43页 |
| ·避暑渔村植物景观规划 | 第43-45页 |
| ·植物配植原则 | 第43-44页 |
| ·植物病虫害防治 | 第44页 |
| ·植物的选择 | 第44-45页 |
| ·避暑渔村道路规划设计 | 第45-46页 |
|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 第46页 |
| ·规划科学的道路选址 | 第46页 |
| ·道路形式设计 | 第46页 |
| ·效益估算 | 第46页 |
| ·旅游经营战略 | 第46-47页 |
| ·分期规划 | 第46-47页 |
| ·建立关系 | 第47页 |
| ·旅游口号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5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