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一、 证据犯罪概述 | 第9-12页 |
(一) 证据犯罪的概念、分类 | 第9-10页 |
(二) 证据犯罪的立法状况 | 第10-12页 |
二、 证据犯罪主观方面构成要件 | 第12-21页 |
(一) 主体要件 | 第13-19页 |
1、 证人 | 第13-16页 |
2、 被告人 | 第16-19页 |
(二) 主观要件 | 第19-21页 |
三、 证据犯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 | 第21-30页 |
(一) 客观要件 | 第21-27页 |
1、 行为方式 | 第21-25页 |
2、 行为时间 | 第25-27页 |
(二) 客体要件 | 第27-30页 |
1、 伪证罪的客体 | 第27-28页 |
2、 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客体 | 第28-30页 |
四、 证据犯罪的认定 | 第30-35页 |
(一) 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30-31页 |
(二) 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 第31-33页 |
(三) 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 第33-35页 |
五、 证据犯罪的立法建议 | 第35-46页 |
(一) 关于设立拒不作证罪的建议 | 第36-39页 |
(二) 亲属在特定犯罪中减免处罚的规定 | 第39-42页 |
(三) 关于刑法第306条之必要性的问题 | 第42-46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