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表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随行波法减阻降噪的发展进程 | 第9-10页 |
| ·随行波法减阻降噪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条纹表面减阻降噪的机理 | 第13-22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近壁区湍流相关结构模型 | 第13-17页 |
| ·湍流边界层的近壁区 | 第13-14页 |
| ·近壁区的湍流猝发现象 | 第14-16页 |
| ·近壁区湍流相关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 ·条纹表面减阻降噪的机理 | 第17-21页 |
| ·“第二涡群”论 | 第18-19页 |
| ·“突出高度”论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基于“第二涡群”论的条纹表面减阻计算与分析 | 第22-32页 |
| ·无量纲化 | 第22-23页 |
| ·控制方程 | 第23页 |
| ·涡理论阐述 | 第23-25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 ·湍流封闭 | 第26-27页 |
| ·数值求解过程 | 第27-30页 |
| ·计算结果及结论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基于“突出高度”论的条纹表面减阻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32-49页 |
| ·纵向突出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32-36页 |
| ·基本理论 | 第32-33页 |
| ·数值方法 | 第33-35页 |
| ·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 ·其它形状条纹表面的纵向突出高度计算 | 第36-40页 |
| ·叶片型条纹 | 第36-38页 |
| ·U-型条纹表面上的纵向突出高度计算 | 第38-40页 |
| ·计算结果及结论 | 第40页 |
| ·条纹表面上由纵向流和横向流产生的阻力 | 第40-48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40-42页 |
| ·突出高度的定义 | 第42-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 ·数值方法 | 第45-47页 |
| ·数值结果及结论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条纹表面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 第49-59页 |
| ·计算区域和网格间隔 | 第49-50页 |
| ·数值方法 | 第50-52页 |
| ·阻力测量、平均速度分布和虚原点 | 第52-58页 |
| ·阻力的测量 | 第52-53页 |
| ·平均流向速度分布和虚原点的确定 | 第53-58页 |
| ·降阻机理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随行波表面水下降噪的理论研究 | 第59-68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湍流边界层脉动力谱特性 | 第60-61页 |
| ·流噪声的近场特性 | 第61页 |
| ·流噪声的远场特性 | 第61-65页 |
| ·Lighthill理论 | 第61-64页 |
| ·流噪声的辐射 | 第64-65页 |
| ·条纹表面的降噪特性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随行波表面水下减阻降噪的实验研究 | 第68-74页 |
| ·引言 | 第68-69页 |
| ·实验设备和实验对象 | 第69-70页 |
| ·实验原理与过程 | 第70-72页 |
| ·减阻实验的原理与过程 | 第70-71页 |
| ·降噪实验的原理与过程 | 第71-72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74-7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