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5页 |
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 | 第5-11页 |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特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 | 第6-7页 |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 | 第7-10页 |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学术渊源以及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进展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经济学渊源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进展 | 第13-17页 |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解释同质和非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 | 第18-40页 |
第一节 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 第18-25页 |
第二节 对非同质产品(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 第25-35页 |
一、 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克鲁格曼1980年的规模经济模型 | 第26-33页 |
二、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戴维斯(Davis)1995年的赫克歇尔-俄林-李嘉图模型 | 第35-40页 |
第四章 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各种制度性因素 | 第40-43页 |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 第40-43页 |
一、 垂直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 第41-42页 |
二、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对决定产业内贸易各因素回归检验与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第六章 产业内贸易对中国的启示 | 第50-59页 |
第一节 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 | 第50-52页 |
一、 国际比较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 第50-51页 |
二、 国际竞争波及国内市场,贸易保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第51页 |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加大,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51-52页 |
四、 国内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市场逐步融为一体 | 第52页 |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一、 国内市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二、 对出口现状的基本认识 | 第53页 |
三、 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方向与对策 | 第54-59页 |
一、 开放相关产业市场,培育国内规模经济 | 第54-55页 |
二、 大力发展差异产品,促进贸易结构升级,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 第55-57页 |
三、 选择主导产业,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 第57-58页 |
四、 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 第58-59页 |
结束语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