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6-9页 |
前言 | 第9页 |
一、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 第9-17页 |
(一)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是加强高校“两课”建设的客观需要 | 第10-11页 |
1. 思想品德课是“两课”的有机构成部分 | 第10-11页 |
2. 思想品德课的效果直接影响“两课”的效果 | 第11页 |
(二)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 第11-13页 |
1.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 第12-13页 |
2.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 | 第13页 |
(三)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是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影响的客观需要 | 第13-16页 |
1. 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对大学生影响的客观现实性 | 第13-15页 |
2.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主要阵地 | 第15-16页 |
(四)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客观需要 | 第16-17页 |
1. 高校德育目标的科学内涵 | 第16页 |
2.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 第16-17页 |
二、 当前高校思想品德课存在的失效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 第17-21页 |
(一) 当前高校思想品德课存在的失效现象 | 第17-20页 |
1. 认识不到位 | 第17页 |
2. 教学内容陈旧 | 第17-18页 |
3. 教学方法呆板 | 第18页 |
4. 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 第18-19页 |
5. 教材建设滞后 | 第19页 |
6. 课程科研水平偏低 | 第19-20页 |
(二) 思想品德课产生失效现象的主要原因 | 第20-21页 |
1. 社会客观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 第20页 |
2.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0-21页 |
3. 教师队伍素质离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 第21页 |
4. 学生对该门课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 第21页 |
三、 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 第21-38页 |
(一) 依据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 | 第22-29页 |
1. 遵循客观规律 | 第22-25页 |
2. 把握本质属性 | 第25-26页 |
3. 坚持一般原则 | 第26-29页 |
(二)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 第29-38页 |
1. 升华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 | 第29-30页 |
2. 丰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内容 | 第30-32页 |
3. 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 | 第32-33页 |
4. 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 | 第33-34页 |
5. 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建设 | 第34-35页 |
6. 重视思想品德课的科学研究 | 第35页 |
7. 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 第35-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