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控制机件论文

安全阀排量及泄放机理仿真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引言第12-13页
   ·安全阀的介绍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第14-19页
     ·安全阀试验研究第15页
     ·安全阀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第15-18页
     ·安全阀超压泄放机理研究第18页
     ·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第18-19页
   ·安全阀开启泄放相关研究进展第19-21页
     ·检测元件的新进展第19-21页
     ·排放能力检测新方法第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安全阀开启机理基础理论分析第23-31页
   ·引言第23页
   ·安全阀排量计算的喷管原理第23-24页
   ·喷管与安全阀的排量计算的联系第24-25页
     ·排量系数第24-25页
     ·实验测试排量系数第25页
   ·喷管与安全阀相关区别第25-28页
     ·排量及其他差异第25-27页
     ·压力振荡效应第27-28页
   ·安全阀排放性能影响因素第28页
   ·安全阀超压开启流场参数影响机理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安全阀开启过程的仿真技术研究第31-38页
   ·引言第31页
   ·ANSYS-CFX软件介绍第31页
   ·计算模型CFX-Pre前处理第31-37页
     ·模型简化第31-32页
     ·流域建立第32-33页
     ·网格划分第33-34页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4页
     ·参数设置第34-35页
     ·湍流模型选择第35页
     ·CEL编译语言第35-36页
     ·收敛准则及残差控制第36-37页
     ·并行计算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安全阀仿真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第38-48页
   ·引言第38页
   ·仿真结果的定性分析第38-42页
     ·流场参数变化定性分析第38-41页
     ·动力学参数的定性分析第41-42页
   ·仿真结果的定量分析第42-46页
     ·临界流动第42-43页
     ·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第43-46页
   ·开启过程监控点的数据变化曲线第46-47页
 本章小节第47-48页
第五章 安全阀的排放能力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第48-61页
   ·引言第48页
   ·计算安全阀开启过程的排量的方法第48-52页
     ·阀口排量近似计算方法第49-50页
     ·监控点测压力排量计算方法第50页
     ·固定开高排量计算方法第50-51页
     ·具有瞬态效应的排量计算第51-52页
   ·各种计算方法的数据分析第52页
   ·排放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第52-58页
     ·开高变化对排量的动态影响分析第53-54页
     ·出口面积对排量的影响分析第54-55页
     ·入口压力对排量的影响分析第55页
     ·压力比对安全阀的排放能力的影响第55-56页
     ·阀腔背压对排放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弹簧刚度对排放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排量系数分析第58-59页
   ·二维和三维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59-60页
     ·排量系数对比第59-60页
     ·其他参数对比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安全阀泄放机理分析研究第61-67页
   ·引言第61页
   ·开启流场参数影响机理第61-64页
     ·同一流线不同时刻下的流场参数变化第62-63页
     ·同一时刻不同流线上的流场参数变化第63-64页
   ·阀口开启流动机理对比分析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安全阀排放能力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第67-77页
   ·引言第67-68页
     ·实验目的第67页
     ·实验内容第67-68页
   ·排放能力的实验平台第68-69页
   ·实验传感器第69-70页
     ·检测法兰第69页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第69-70页
   ·开启试验过程的说明第70-71页
   ·阀芯排量测试测试结果分析第71-72页
     ·测试原理介绍第71页
     ·阀芯测试排量第71-72页
   ·检测法兰传感器排量测试结果分析第72-73页
     ·测试原理介绍第72页
     ·检测法兰传感器测试排量第72-73页
   ·排量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3-76页
     ·排量结果对比分析第73-75页
     ·排量系数对比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8页
 结论第77页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苷酸厂生物污泥特性分析及发酵转化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下一篇:压力容器非径向接管的应力分析与补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