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论文

中药周期疗法对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2-25页
   ·西医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第12-16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物第12-14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测量第14-16页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西医研究进展第16-18页
     ·病因第16-17页
     ·治疗方案第17-18页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医研究进展第18-25页
     ·病因病机第18-19页
     ·治疗第19-2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5-33页
   ·病例来源第25页
   ·病例的收集第25-26页
     ·病例的选择标准第25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25页
     ·病例的排除标准第25-26页
     ·病例的剔除标准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8页
     ·分组方案第26页
     ·治疗方案第26-27页
     ·监测方法及指标第27页
     ·疗效判定标准第27-28页
     ·安全性观察指标第28页
   ·统计学处理第28页
   ·结果及统计分析第28-33页
     ·一般资料的比较第28-29页
     ·临床疗效的观察第29-32页
     ·安全性观察第32-3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3-39页
   ·中药周期疗法的组方及意义第33-35页
     ·经后期方药组成及意义第33-34页
     ·经间期方药组成及意义第34页
     ·经前期方药组成及意义第34-35页
     ·经期方药组成及意义第35页
   ·疗效分析第35-37页
     ·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总疗效方面第35-36页
     ·临床妊娠率方面第36页
     ·排卵率方面第36-37页
   ·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方面第37-38页
     ·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方面第37页
     ·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方面第37-38页
   ·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与妊娠的关系第38页
   ·LFUS及OHSS发生率方面第38页
   ·安全性观察第38-39页
第四部分 结语第39-40页
   ·研究结论第39页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附录第45-48页
 附录1第45-46页
 附录2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衡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筛选研究
下一篇:开天门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