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汇率制度的类型及选择 | 第1-12页 |
1.1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 第7-8页 |
1.2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比较 | 第8-10页 |
1.3 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 | 第10-12页 |
1.3.1 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论” | 第10页 |
1.3.2 汇率制度选择的“依附论” | 第10-11页 |
1.3.3 对香港汇率制度选择的启示 | 第11-12页 |
2.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概况 | 第12-20页 |
2.1 香港汇率制度之演化 | 第12-15页 |
2.1.1 银本位制 | 第12页 |
2.1.2 英镑汇率兑本位制 | 第12-13页 |
2.1.3 港币与美元首次挂勾 | 第13-14页 |
2.1.4 浮动汇率制度 | 第14-15页 |
2.2 联系汇率制度的建立 | 第15-16页 |
2.3 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 | 第16-20页 |
2.3.1 现金套等机制 | 第16-17页 |
2.3.2 利率机制 | 第17页 |
2.3.3 其他调节手段 | 第17-20页 |
3.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 第20-25页 |
3.1 香港整体经济情况 | 第20-21页 |
3.2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物价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货币供应的影响 | 第22-23页 |
3.4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利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3.5 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经济 | 第24-25页 |
4.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发挥作用 | 第25-30页 |
4.1 情况介绍 | 第25-27页 |
4.2 对反击行动的总结 | 第27-30页 |
5. 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之好处及可能付出之代价 | 第30-33页 |
5.1 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可能付出的代价 | 第30页 |
5.2 实施联系汇率制度的妤处 | 第30-31页 |
5.3 继续实施联系汇率制度的展望 | 第31-33页 |
6. 如何完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第33-45页 |
6.1 各种方案的介绍 | 第33-35页 |
6.1.1 美元流动资金调节机制 | 第33页 |
6.1.2 米勒方案 | 第33-34页 |
6.1.3 AEL(阿根廷、爱沙尼亚及立陶苑)模式 | 第34页 |
6.1.4 美元化 | 第34-35页 |
6.2 对各种方案的看法 | 第35-38页 |
6.3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七顶技术性措施 | 第38-41页 |
6.4 建议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尾注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