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建筑节能的意义及我国的节能政策 | 第12-14页 |
| ·建筑节能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我国节能政策分析 | 第14页 |
| ·砌体结构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砌体结构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 第15-18页 |
| ·砌体结构的历史 | 第15-16页 |
| ·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 | 第16-18页 |
| ·多孔砖的应用和发展 | 第18-20页 |
| ·多孔砖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8-19页 |
| ·多孔砖的种类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粉煤灰、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砌体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22-42页 |
|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 ·试验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 第22-26页 |
| ·试验用砖及其性能检测 | 第22-25页 |
| ·砂浆试件的制作及砂浆强度 | 第25-26页 |
|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26-27页 |
|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26页 |
| ·砌体抗剪强度试验 | 第26-27页 |
|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27-28页 |
| ·加载方案及试验步骤 | 第28-30页 |
|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28-29页 |
| ·砌体抗剪强度试验 | 第29-30页 |
| ·砌体试验破坏过程 | 第30-32页 |
| ·粉煤灰、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砌体受压破坏过程 | 第30-31页 |
| ·粉煤灰、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砌体受剪破坏过程 | 第31-32页 |
| ·砌体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40页 |
|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32-38页 |
| ·砌体抗剪强度试验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粉煤灰、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静力及地震反应分析 | 第42-70页 |
| ·工程概况及ANSYS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 ·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 ·ANSYS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静力分析 | 第45-53页 |
| ·荷载及荷载组合 | 第45-46页 |
| ·静力分析 | 第46-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模态分析 | 第53-62页 |
| ·基本理论及求解方法简介 | 第53-59页 |
| ·模态分析 | 第59-62页 |
| ·谱分析 | 第62-68页 |
| ·基本理论 | 第62-64页 |
| ·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64-68页 |
| ·结果分析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粉煤灰、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砌体热工性能试验 | 第70-82页 |
| ·试验目的 | 第70页 |
| ·试验原理简介 | 第70-73页 |
| ·概述 | 第70-71页 |
| ·常用测量方法 | 第71-73页 |
| ·试验仪器 | 第73-74页 |
| ·试验分组 | 第74-75页 |
| ·试验步骤 | 第75-79页 |
| ·进行标定 | 第75-78页 |
| ·开机前设定 | 第78页 |
| ·开机 | 第78页 |
| ·读取结果 | 第78-79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烧结多孔砖砌体内保温体系的推出及ANSYS二维传热计算 | 第82-100页 |
| ·墙体保温的意义 | 第82-83页 |
| ·常见的保温形式 | 第83-85页 |
| ·单一墙体 | 第83-84页 |
| ·复合墙体 | 第84-85页 |
|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研制与应用 | 第85-86页 |
| ·烧结多孔砖砌体内保温体系的推出 | 第86-87页 |
|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理论依据 | 第87-89页 |
| ·ANSYS热工分析基本理论 | 第89-91页 |
| ·热传递的方式 | 第89-90页 |
| ·稳态热传递理论 | 第90-91页 |
| ·ANSYS建模 | 第91-99页 |
| ·墙体保温长度的确定 | 第92-95页 |
| ·内、外保温对比 | 第95-97页 |
| ·用ANSYS对窗边冷桥保温重要性的分析 | 第97-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 ·结论 | 第100-101页 |
| ·不足及建议 | 第101页 |
| ·展望 | 第101-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