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实证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实证研究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理论与实证方法 | 第14-24页 |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 第14-16页 |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 第14-16页 |
·货币学派的理论 | 第16页 |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 | 第16页 |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理论 | 第16-18页 |
·价格粘性假说 | 第17页 |
·主体预期假说 | 第17-18页 |
·信贷约束假说 | 第18页 |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实证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Cover模型 | 第18-19页 |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 第19-21页 |
·平滑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21-24页 |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简要回顾 | 第24-31页 |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纵览 | 第24-26页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演变 | 第26-28页 |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第26-27页 |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第27-28页 |
·货币政策工具 | 第28页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28-29页 |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 第28-29页 |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29页 |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31-50页 |
·数据变量选取 | 第31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1-32页 |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2-33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3-34页 |
·平滑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4-44页 |
·线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 | 第34-35页 |
·线性测试 | 第35-36页 |
·平滑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 | 第36-44页 |
·一般脉冲响应分析 | 第44-48页 |
·实证结论 | 第48-5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 | 第50-55页 |
·我国货币政策内部框架的完善 | 第50-51页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化 | 第50页 |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 第50-51页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 | 第51页 |
·我国货币政策外部框架的完善 | 第51-55页 |
·货币政策的市场环境 | 第51-53页 |
·货币政策的制度环境 | 第53页 |
·货币政策的政策环境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