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概述 | 第10-17页 |
(一)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基本特征 | 第11-14页 |
1.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起源和本质是衡平性规范 | 第11-12页 |
2.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逻辑起点是公司具有独立人格 | 第12-13页 |
3.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后果是对特定情形下公司人格的个案性否认 | 第13-14页 |
(二)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法理基础 | 第14-16页 |
1. 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2. 贯彻诚实信用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3. 遵循权利禁止滥用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16页 |
(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功能定位 | 第16-17页 |
1. 维护公司法人制度 | 第16-17页 |
2. 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 第17页 |
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国内的司法适用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17-26页 |
(一) 《公司法》修订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实践分析 | 第17-24页 |
1. 基本情况 | 第18-23页 |
2. 基本特点 | 第23-24页 |
(二) 《公司法》修订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24-26页 |
1. 立法评价 | 第24-25页 |
2. 基本特点 | 第25页 |
3. 主要难点 | 第25-26页 |
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实体问题的处理思路 #18——以公司人格否认要件的分析和域外司法实践的观察为重点 | 第26-36页 |
(一)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主体要件 | 第26-30页 |
1. 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民事主体 | 第27-28页 |
2. 因股东滥用公司人格导致权益受到侵害而有权提起诉讼的民事主体 | 第28-30页 |
(二)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行为要件 | 第30-33页 |
1. 利用公司人格规避合同义务或法律义务 | 第30-31页 |
2. 公司人格形骸化 | 第31-32页 |
3. 过度控制 | 第32-33页 |
4. 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 第33页 |
(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结果要件 | 第33-35页 |
1. 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与公司债权人遭受损害须有因果联系 | 第34页 |
2. 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须遭到实际的损害 | 第34页 |
3. 公司债权人遭到的实际损害须达到严重的程度 | 第34-35页 |
(四)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主观要件 | 第35-36页 |
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程序问题的处理思路 #28——以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公司人格否认的特征为中心 | 第36-44页 |
(一) 公司人格否认纠纷案件案由的确定 | 第36-37页 |
(二) 公司人格否认纠纷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 | 第37-38页 |
(三) 公司人格否认纠纷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8-41页 |
(四) 公司人格否认裁判的既判力 | 第41-42页 |
(五)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能否在执行程序中直接适用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