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巴赫金的主体性思想——主体对话性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巴赫金之前的西方主体性思想 | 第11-13页 |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 第11-12页 |
二、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定位——主体对话性 | 第13-20页 |
一、将“主体性”置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中理解 | 第13页 |
二、“主体性”在巴赫金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 第13-20页 |
第二章 与哲学前辈的对话:在继承中改造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对康德的先验主体论和时空观的超越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对柯亨极端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赋予《我与你》的玄思以具体生动 | 第24-28页 |
第三章 与社会的对话:应答环境、挑战主流 | 第28-39页 |
第一节 与生存环境的对话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对弗洛伊德和形式主义的批判 | 第30-35页 |
一、《弗洛伊德主义评述》 | 第30-32页 |
二、与形式主义的交锋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捧”与“棒 | 第35-37页 |
二、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