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债务容忍度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债务容忍度的提出 | 第11页 |
·债务容忍度的研究模式 | 第11-12页 |
·债务容忍度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境外助学贷款及债务心理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助学贷款及贫困学生心理研究 | 第15-16页 |
·已有研究存在问题及本研究构想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助学贷款受信学生债务容忍度常模的制定 | 第19-3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9-20页 |
·对象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结果 | 第20-27页 |
·项目分析 | 第20页 |
·信度检验 | 第20页 |
·效度检验 | 第20页 |
·受信学生债务容忍度常模的建立 | 第20-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关于常模 | 第27页 |
·受信学生债务容忍度的性别、年级、地区差异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助学贷款受信学生债务容忍区间研究 | 第30-35页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30页 |
·对象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3页 |
·债务容忍度量表的划分标准 | 第30-31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贷款总额、还贷期限、还贷利率上的差异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贷款总额上的差异 | 第33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还贷期限上的差异 | 第33-34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还贷利率上的差异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债务容忍度影响因素研究和影响模型建立 | 第35-46页 |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35-36页 |
·对象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1页 |
·债务容忍度与助学贷款满意度、自尊、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36-37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助学贷款满意度、自尊、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37-39页 |
·助学贷款满意度、自尊、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债务容忍度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债务容忍度与助学贷款满意度、自尊、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相关 | 第41页 |
·不同债务容忍度学生在助学贷款满意度、自尊、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第41-44页 |
·债务容忍度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构想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