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本文的基本假设和观点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大众传媒与性别政治 | 第12-20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 大众传媒 | 第12页 |
(二) 性别政治 | 第12-14页 |
(三) 女性被作为“他者” | 第14-15页 |
二、大众传媒的性别政治 | 第15-20页 |
(一) 媒体臣服于父权意识形态 | 第15-17页 |
1、媒体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 | 第15-16页 |
2、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性别议题方面显示为强大的父权意识形态 | 第16-17页 |
(二) 女性被作为“他者”的形象建构 | 第17-20页 |
1、规范女性性别特征 | 第17-18页 |
2、女性角色客体化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国大众传媒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性别政治 | 第20-30页 |
一、中国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建构 | 第20-23页 |
(一) 女性媒体的女性形象建构 | 第20-22页 |
(二) 主流媒体的女性形象建构 | 第22-23页 |
二、媒体建构女性形象中的性别政治 | 第23-27页 |
(一) 新闻中女性的缺席 | 第23-24页 |
(二) 女性形象缺乏自我 | 第24-25页 |
(三) 女性形象被物化 | 第25-26页 |
(四) 女性形象单调 | 第26-27页 |
三、媒体建构的女性形象强化性别歧视 | 第27-30页 |
(一) 宣扬传统女性角色 | 第27-28页 |
(二) 片面强调外在形象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解放日报》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性别政治 | 第30-44页 |
一、案例样本的抽取 | 第30-31页 |
(一) 案例分析对象 | 第30页 |
(二) 引述并分析案例文本的方法 | 第30-31页 |
二、案例样本统计结果与新闻呈现的女性形象 | 第31-44页 |
(一) 符合父权意识形态的“高大全”的妇女典型与妇女模范形象 | 第31-32页 |
(二) 强化性别歧视的“上海时代女性形象” | 第32-34页 |
(三) 显现性别偏见的成功女性形象 | 第34-41页 |
(四) 作为“他者”的弱者与受害者的女性形象 | 第41-42页 |
(五) 被物化的享乐者与被观赏者的女性形象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对媒体女性形象建构的反思与前景展望 | 第44-50页 |
一、媒体存在性别偏见的原因 | 第44-47页 |
(一) 新闻从业人员存在社会性别偏见 | 第44-45页 |
(二) 媒体为商业利益当传声筒 | 第45-46页 |
(三) 女性在官方“男女平等”政策主导下自身失语 | 第46-47页 |
二、纠正媒体性别偏见的措施建议 | 第47-50页 |
(一) 加强社会性别意识 | 第47页 |
(二) 加强新闻专业精神培养 | 第47-48页 |
(三) 媒体应加强引导“女性自我赋权”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