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一、和谐社会的发展寓意 | 第15-25页 |
| (一) 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 | 第15-21页 |
| 1、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15-17页 |
| 2、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17-18页 |
| 3、人与人的和谐 | 第18-19页 |
| 4、人自身的和谐 | 第19-21页 |
| (二)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5页 |
| 1、社会和谐是一种稳定的发展 | 第21-22页 |
| 2、社会和谐是一种科学的发展 | 第22-23页 |
| 3、社会和谐是一种有序的发展 | 第23-24页 |
| 4、社会和谐是一种规范的发展 | 第24-25页 |
| 二、科学发展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分析 | 第25-42页 |
| (一) 科学发展观具有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 | 第26-33页 |
| 1、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 第26-28页 |
| 2、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 第28-31页 |
| 3、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指导 | 第31-33页 |
| (二)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 第33-38页 |
| 1、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 2、协调社会矛盾的需要 | 第35-36页 |
| 3、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需要 | 第36-38页 |
| (三) 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经验借鉴 | 第38-42页 |
| 1、对西方国家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借鉴 | 第38-39页 |
| 2、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 第39-42页 |
| 三、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想 | 第42-61页 |
| (一) 坚持“发展”的时代主题,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 第42-47页 |
| 1、坚持统筹兼顾的经济发展战略 | 第43-44页 |
| 2、合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 | 第44-46页 |
| 3、公平与效率并重 | 第46-47页 |
| (二)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47-51页 |
| 1、尊重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与合法要求 | 第47-48页 |
| 2、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 第48-49页 |
| 3、优化社会结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 第49-50页 |
| 4、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 第50-51页 |
| (三) 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51-56页 |
|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 第52-53页 |
|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 第53页 |
| 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第53-55页 |
| 4、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 第55-56页 |
| (四)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设社会的生态文明 | 第56-61页 |
|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 | 第57-58页 |
| 2、开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道路 | 第58-61页 |
| 注释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