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模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裂隙岩体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 ·岩体流变损伤模型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5-1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 第19-43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损伤张量 | 第19-23页 |
| ·含一组平行节理的损伤张量 | 第20-21页 |
| ·含多组非正交节理的损伤张量 | 第21-23页 |
| ·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本构方程 | 第23-32页 |
| ·应变等效原理 | 第23页 |
| ·有效应力及其对称化 | 第23-24页 |
| ·几种常见的微分型流变模型 | 第24-28页 |
| ·基于西原模型的粘弹塑性损伤流变本构方程 | 第28-30页 |
| ·基于西原模型的微分形式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 | 第30-32页 |
| ·FLAC3D粘弹塑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 第32-42页 |
| ·FLAC3D简介及其开发环境 | 第32-33页 |
| ·FLAC3D本构模型的运行原理 | 第33-34页 |
| ·三维差分形式的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 第34-36页 |
| ·程序流程 | 第36-39页 |
| ·算例验证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工程实例应用研究 | 第43-75页 |
| ·概述 | 第43-44页 |
|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44-49页 |
| ·计算模型 | 第44-47页 |
| ·计算参数 | 第47-4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74页 |
| ·位移场变化规律 | 第49-64页 |
| ·应力场变化规律 | 第64-70页 |
| ·塑性区分布 | 第70-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8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