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世界水资源概况 | 第10-11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水资源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中国水资源贫穷程度 | 第12页 |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 | 第12-13页 |
·我国西部水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 第14页 |
·国外高效利用水资源情况 | 第14-22页 |
·美国水资源利用概况 | 第14-17页 |
·日本水资源利用概况 | 第17-20页 |
·以色列的水资源利用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水资源利用的原则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水利工程体系 | 第22-23页 |
·以节灌技术为支持的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 | 第23页 |
·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试验区概况 | 第24-28页 |
·聂家河流域基本概况 | 第24-26页 |
·自然概况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4-25页 |
·聂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及水资源情况 | 第25-26页 |
·宁夏南部山区水利工程现状 | 第26-28页 |
·宁南山区水利水保拦蓄工程状况 | 第26-27页 |
·宁南山区及聂家河流域水资源潜力分析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及分析 | 第28-54页 |
·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模式 | 第28-34页 |
·模式的具体内容 | 第28-29页 |
·库坝池窖联用的适宜条件及特点 | 第29-30页 |
·工程布局、配套设备和技术 | 第30-34页 |
·节水灌溉 | 第34-43页 |
·节水灌溉技术的选用 | 第34-35页 |
·几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内容 | 第35-43页 |
·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情况 | 第43-46页 |
·水资源拦蓄、调配工程建设情况 | 第43页 |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法 | 第43-45页 |
·水资源调配及节水灌溉应用情况 | 第45-46页 |
·效益分析 | 第46-54页 |
·水价核定 | 第46-48页 |
·地膜玉米节灌种植效益分析 | 第48页 |
·模式运行经济效益分析 | 第48-49页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49-50页 |
·运行管理组织 | 第50页 |
·聂家沟小流域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总体效益 | 第50-54页 |
第五章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成果转化 | 第54-59页 |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54-55页 |
·研究总结出了一级提水和二级提水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一级提水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 | 第54页 |
·提出了不同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的工程布局 | 第54-55页 |
·提出了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的运行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 | 第55页 |
·提出了库坝池窖水资源联合高效利用技术的农业配套措施和农业发展方向 | 第55页 |
·提出了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单位面积投资效益指标 | 第55页 |
·主要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分析 | 第55-57页 |
·成果的科学性评价 | 第55-56页 |
·成果的先进性评价 | 第56页 |
·关键技术的创新性评价 | 第56-57页 |
·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前景 | 第57-59页 |
·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条件 | 第57页 |
·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 第57-58页 |
·宁南山区发展库坝池窖联合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潜力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